《退步集》读后感(一)

  这个假期快要过去了,我依然在看陈丹青的《退步集》,看似发展延伸,其实是在“退步”?我又在像小时候一样,看着一本让我看不懂的书。一本看不懂的书,我想我会逼着自己看完,似乎那样就能证明自己看过很多书,制造假象。但我也经常是需要书的,不是说书的数量,而是内容,并非自以为是的炫耀,只是觉得自己所知实在甚少,需要不断地去补充,充实自己,知实在是一个自卑的表现。我也的确羞于让人知道我在看书,看过之后,这本书可能不会给我带来什么过多的记忆,只是记得自己看过罢了。

  早前,听杨澜说:"其实我们看书并不会太记得书里的内容,但我们看书,即使忘记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内在的气质与修为。”我不太记得原话是什么了,但这句话的确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触,可能是那时的我对看书这件事也有同样的困惑吧,现在也是如此。有时会看不懂书的内容,就拿这句话安慰自己,反正看懂了的人也会忘记,呵呵,不知道算不算是自欺欺人。但不论怎样,我都觉得看书是一个很棒的体验,我会继续看书,直到有天书真的不存在了。我知道书中所写,不过人所写,而人的观点通常都只是代表个人,所以有时不必太执着较真,也不必奉为圣经或是经典,只需倾听,了解各方观点,丰富视野;有时也会在书中寻到自己,那是一件很惊喜很的事,就如与一个懂自己的人在与自己聊天一样,不禁笑出声来,原来他也这样想啊——其实读书并不在乎数量,只是看了很多书之后,有很多东西也就丰富了。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跳出书本之外,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只进不出”。表达有很多方式,各种表达也让我们更加清晰。我们在这世上挣扎,愿在书中有所解脱,如演员般附于另一灵魂体中,小憩一会,得以逃避自我。不过反观一下,我们总是想让自己进步,可如今的人们似乎在无形之中“退了步”比如丹青先生的书中写到的:“艺术”一词也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在敦煌和兵马俑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作品并不被看作艺术。中国艺术家的签名史似乎要久远的多,但我们可知敦煌和兵马俑的作者是谁?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不知起于何时,因为什么缘故,中国人画起了油画?!其实那座“清华园”的牌坊是假的,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咱们先别奢谈“人文”,我们要紧的是先来恢复常识与记忆。“传统”是日本过来的翻译词。画山水本非画风景,中国古典山水画的高迈和早熟只能归于中国文化的大神秘。“批评”,即英语“criticism”,是绕道日本翻译过来的,与“自我批评”连成一句,成了国产货。美国没有***,没有美协。法德等国设有***,但大多附属外交部,作为对外文化交流,不管艺术家。在西方,艺术活动发生严重问题,社会管、法律管,**不管。靳尚谊说:“什么是学术呢?您们看,手!皮下面是肉,肉里面是筋。筋里面是脉络、是骨头。你画这只手,就要画出皮、肉、筋、脉、骨。”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艺术得跟人,人在艺术在,人在教学在。青春无价,才华不等闲。三十好几还来啃外语、诌论文,休想粘得艺术的边。在脑中萦绕的章句何止上述所引。大致是“**是群体性制造,群体性承受”。“我看重庄稼的吃不饱,盖房子的住窝棚,这就是(房子)的本质。”又引“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诗如是贴切,对弱势群体,尤其民工,我的态度何其复杂,无语哽噎。我甚至觉得目下的大学生与民工有着天然连接,大学生约等于民工。太多的话不要点破的好,就此省了吧。我看两书的时候并不是按照书的排序,反倒是凭兴趣和我以为可以接受的过程开始。好在陈丹青的文集不是电影或者电视剧,跳过几集也不影响内容的完整性,这就是这类杂文的好处。

  有时,竟会感有些信仰迷失。因为太年轻,所以易被左右;因为不成熟,所以不易决断;因为太肤浅,所以不懂得创造……时间的年轮绕过一圈又一圈,用功利的世俗的粉脂把自己涂得面目全非,认同感和幸福感降低,边缘化更剧。”这也证明丹青先生已然糅化中西两套文化和价值体系,目光冷峻,笔法渊厚、犀利,姿态彰显。于是国中万物我因为昭然若揭,像是被希特勒教化成敢死队一般。不容置罔的是丹青先生有着卓越的专业业绩、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玩弄文字于股掌之上的自如,更重要的是美籍华人的不败之身。所以吾辈毛头小卒连做愤青的资格都怕不够吧。“***说,‘政’,众人之事也,‘治’,管理众人之事。”所以我不晓得**何意书中还有一章讲到了城市建设。提到江南水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会认为那很美,但书中有句话:“江南水乡死了。”为什么呢?先看看着名水城威尼斯,那里的水道四通八达,没有一栋历史建筑,一个历史街区被破坏,但当地人还嫌他们的水脏了,即使脏了也不知比江南的水清了多少,当地人说,五六十年代,威尼斯的河水可以直接喝。而江南水乡所谓古建筑群早已只是一个壳了,内部已经是各种商铺,古河道也为数不多,这江南水乡早就死了。不仅仅江南水乡如此,北京老城区的四合院除了外观没变,里面早已成了步行街。闻名世界的明长城也只有向游客开放的八达岭一段最为完好,其他地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早已成了一堆碎石。号称世界保存最完整,最华丽的皇室宫殿的故宫躲过了抗日战争,躲过了内战,甚至连**也躲过去了,但却躲不过景点改造。在保护古建筑问题上,ZF制定的相关政策却很少能落到实处,我想,再不采取有效措施,最终这些古镇的“空壳”也会被城市扩建吞噬。

  也许我们人类就是这样吧,往往不进而退,不力而衰。或许我看书只是装装样子,但是我从书中看清楚了这世间的百态,也许我也在退步,但是我要做到最强,毕竟长江后浪推前浪。也许是我无意中从书中闪过一些内容让我懂得了很多那就是:“如果想要进步,那么就要超越自己,超越比自己强的对手,不要去看那些比自己弱小的,因为那样只会让你退步。”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让我有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至少这部《退步集》让我永生难忘……


《退步集》读后感(二)

  这次读书活动我选择了陈丹青先生的作品《退步集》是出于对书名的好奇,因为人人都愿意展现自己的荣耀的一面、进步的一面,隐藏自己的退步,为什么这本书却取名为《退步集》呢?读完书后才知道原来题中“退步”二字,源于一次讲座中,一位学生写给他一张纸条,大意是认为陈老师作为一名画家,天天说来说去,冷嘲热讽是在作秀,是退步的表现,于是作者就把这部作品就命名为《退步集》,也算是对那个学生的回答吧!所谓“退步”,语涉双关,可理解为对百年中国人文艺术领域种种“进步观”的省思和追询。

  《退步集》所展现的是一个画家、一个学者、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对我国当今社会种种弊端的反思与追问,令人警醒,发人深思。看了这本书,我总感觉这本书出自一位社会学家之手,而不是一位天天操着画笔和颜料的画家。因为书中充满了对现代各种社会现象的痛批,对绘画却只是在批评艺术教育的弊端时提到一点。作者的文字观察敏锐,细节刻画尤其生动,很是适合我们阅读和反省。其中有三点令我记忆深刻。

  一、书中说到当今的社会正以喷气式的速度前进着,高楼大厦、贫富差距就像物理中讲的加速度。大家还希望快些,再快些。读过这本书,我通过作者那深深的思考,体悟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得到了些许的快乐,但我们仍然感到不幸福,因为我们正在失去太多纯真与美好的东西。我们正在得到的和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进步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这不断的得与失的过程是一种必然吗?

  二、作者书中所关心的教育,也并不是我们讲的成绩问题,而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素质,书中写道: “当今大学,多有德才兼备的教师,多有禀赋优异的学生,多有先进知识的教授,然而普遍素质仍有问题。 为什么今天我们要开会讨论素质教育?有没有素质教育这回事?素质能不能教育?怎样教育?谁来教育?”我觉得素质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具体而说,一个人出身就受家庭的影响,语言、行为习惯就这样形成了。早期的影响可以说是影响本性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经济可以快速发展,而素质不容易提高。

  三、陈丹青老师说:“我尽量不说假话,但也并不句句真话。除了真话假话,人还有很多说话的方式——倾听、理解、领回,也有许多方式。”

  说真话,把心交给对方,在当今,是人际交流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私心、贪欲、利益、浮名、地位,却往往不能说真话。我们都渴望别人对自己说真话,但自己却又往往不能说真话,陷入这样的“诚信怪圈”中。现实中的真话往往是最朴素的,但又是最残酷的,或是超越悲喜的,或是人们难以接受的。于是很多人在网络上留言,来发泄生活中不能说的真话。人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说真话,说明我们的社会给人们真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