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进化读后感(一)

  《物理学的进化》这本小书中,我只看到了他思想很小的一个部分,却学习到了包括物理知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许多知识。

  《物理学的进化》开篇就写到:“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本书主要是从思维和观念的作用,而且在作者看来,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来说,存在“客观世界”并且还存在客观世界的“知识”这样的概念,可以说这是作者承认有这样的世界存在,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二认识其中的知识。

  首先,阅读后最大的感想是思维方法的问题。第一,要善于提出问题。在机械观的兴起这个章节中,作者一上来就写到:“有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都因为它太复杂而含糊不清,这就是运动的问题。”接着开始探讨从伽利略到牛顿等人的关于运动问题的思想演化。运动问题的确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好问题的提出才会引发人们的探索和研究,这不但适用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可续,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学这样的人文科学。爱因斯坦自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第二,要重视理想实验的作用。理想实验是方法论的问题,它体现了思维冲破常规的力量。在这本书中,时刻闪耀着思想实验的光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很是出名,包括中学物理课本中写的那个:从斜面滚下的小球如果没有摩擦将会永远的运动下去。还有那个冲破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的同时落地。且不论是否有这样真实的实验,但是把一大一小两个球绑在一起的思想实验,伽利略却是思考过的。在《物理学的进化》中提到的关于以太的实验,几乎都是思想上的实验,因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以太是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伟大的相对论的诞生,没有做一个实验,或者说所有的实验都是在爱因斯坦的头脑中完成的。第三,要重视思维的跳跃阶段,以备新思想的涌现。我们都知道科学并不总是循规蹈矩的过程,不管是实验方面,还是理论方面,新思想都有可能随时涌现。好比书中提到的以太的实验,以太漂移实验对以太学说提出了挑战,但是人们并没有打破传统观念,而是对原有学说进行修补,着名物理学家洛伦兹推导出了符合电磁学协变条件的洛伦兹变换公式,但无法抛弃以太的观点。到了爱因斯坦则大胆抛弃了以太学说,认为光速不变是基本的原理,并以此为出发点之一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其次,我从书中还看出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想。一个科学家如果在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没有达到哲学式的高度,如何对哲学的研究没有一定的造诣,就不可能成为的所谓的大师。书中提到“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使离开科学领域很远的问题的哲学观点发生变化。科学所企图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描述自然的理论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些问题,虽然超越了物理学的界限,但却与物理学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正是科学提供了产生这些问题的素材。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地被人们接受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对科学、科学对哲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书中在这个观点上并非是泛泛而谈,而是以哲学、科学中的实例为佐证的。例如,在2300年前,德漠克利图(Democritus)写道:我们通常惯于把感觉的事物当作是实在的,但是真正说起来,它们不是实在的,只有原子和空位是实在的。这个观点在希腊哲学中是一个哲学观点的设想,在科学上把理论和实验联系起来是从伽利略的工作开始的。在此后的科学研究中,力和物质是理解自然的一切努力的基本概念。研究过程我们暂且不谈,可是经典力学成就却说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力学中假如知道一个运动物体现在的运动状态和作用在它上面的力,那么它的未来的路径是可以预言的,而且它的过去也是可以揭示的。例如所有行星的未来路径都是可以预知的,作用在它们之上的是只跟距离有关的牛顿万有引力。经典力学的伟大成果暗示着机械观可以无例外地应用于物理学的任何分支部门,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引力或斥力来解释,而这些力只与距离有关,并且作用于不变的粒子之间。”这段话出自本书第一章“机械观的兴起”的兴起,在我看来,这段话也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由经典力学所带来的机械论自然哲学的简要说明。书中像这样的段落还有一些,到处闪耀着哲学与科学二者不可分离的光辉。

  再次,读这本书的确给人以很深刻的思考,包括物理知识、思维方法、哲学背景等多个方面。尤其是在自己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上。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场,相对论》那一章的第四小节“时间,距离,相对论”中,作者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钟究竟是什么呢?若不是已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能我自己来说永远也无法想象这还是一个问题。“钟”从我出生就一直存在着,它只可能因为没了动力或者坏了而停止或者不能准确的指示时间,却从没怀疑过时间是只有一个的,钟的义务就是准确的指示那个时间。正如书中所写:“在两个离得很远的点上有两个完好无疵的钟,它们上面所指示的时刻完全一样。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对这句话要作出实验验证,它总应该是正确的。”在经典力学中,时间问题并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在以前用经典力学讨论测量时,对所有的坐标系我们只用一个钟”,“假如两组钟相对作匀速直线运动,结果会发生什么呢?持有经典观点的物理学家回答说:没有什么,它们还会走得一样快,因而我们既可以用运动的钟也可以用静止的钟来指示时间。”这种经典力学的想法或许也正是根植于我们头脑中的想法。但是,到了相对论的体系,这钟一个钟的观念就不在适用了。在相对论中,在不同的坐标系中有不同的钟,由于不同坐标系中的钟是相对于别的坐标系在运动,所以,钟的步调变了,时间不同了。狭义相对论体现的一个思想就是:时间不是超然绝对的,空间也不是凝固不动的,而且两者之间不是孤立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我对相对论的理论问题不甚了解,但是这种颠覆性的时空观却使我体会到了一个事实:没有什么观念是永恒不变、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白的。老师上课的时候曾举这样的例子:我们要是与100光年外的人通话,话语传到要花费光速奔跑100年的时间,如果我想听到那个人的回答,仍然要等上另个百年,那个时候,我已不存在,答案也是传不到的了。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思考,且不论是否能以光速传递信息,光是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问题了。

  最后,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用“进化”一词来描述物理学的发展呢?作者不但暗含着深刻的知识演化的过程,同时作者也为了说明物理学的知识是进步的这样一种观念,这个观念更深层次的追问便是科学是进步的这样一个在科学哲学中争论过的话题。《物理学的进化》是一本很薄的书,却蕴含了厚厚的物理学、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思想,能够引发人的多层次、各个角度的思考。


物理学的进化读后感(二)

  这本书是讨论物理学观念的进化的,并不是一种历史记载。爱因斯坦在序言中说:这里没有系统他讲述基本物理论据和理论,说得更恰当一些,我们的目的在于用粗线条描绘出人类如何寻找观念世界和现象世界的联系。我们试图说明是什么样的一种动力迫使科学建立起符合于客观实在的观念,但是我们的叙述必须简单。本书的总的任务既然是叙述物理学的进化,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论据和观念作一定的选择。

  在我们写这本书的时候,关于我们所想象的读者的特征,曾作过很长的讨论,并且处处都在替他着想。我们想象他完全缺乏物理学和数学的实际知识,但是却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足以弥补这些缺憾

  爱因斯坦在写书的时候,为了读者,在材料的选择和叙述的方法上都是精心选择和设计的。爱因斯坦把抽象的理论写成一个“侦探故事”, “侦探故事”中设计了许多悬念,既提出了问题,也设计了悬念,读起来很有趣味性。《物理学的进化》叙述了某科学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想了那些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意义?有些问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解决。有些问题,几百年间都认为是正确的,但后来的探索却证明是错误的。这就是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新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因此新课改下的教材编写,应当为几岁和十几岁的孩子着想。教材内容首先要使孩子们对于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旧教材扳着面孔讲一些枯燥的理论,孩子们怎能不厌学。我们教材中的定律都是现成的知识,好象都绝对的真理,孩子们难道还有必要思考这些绝对的真理吗?

  科学的发现往往在于基本理论的突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学科,所以教材应在物理学基本概念、理论的叙述上下功夫,注重于查究最初的线索来指出新的物理概念在它与旧概念的斗争中是如何产生出来的,突出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新教材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编材料,在编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