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指读后感(一)

  《红手指》是无意间看到的,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几个回合,还是拿了。没想到看了就停不下来。一个家庭会有多少秘密,外人是不得而知的。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该如何应对?自私一些,自己可以轻松很多,但家人的痛苦真的不闻不问就可以逃避了吗?昭夫对患病的父母不理不睬,能不照面就不照面,对婆媳问题能逃避就逃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完全交给妻子,所有的冲突都轻描淡写了,他活得很自我,也很自在。当事情真的来了,他读初中的孩子掐死了一个小女孩之后,他和妻子为了让儿子避开法律的制裁开始编织谎言,最终竟然是想到让住在一起的患了老年痴呆的母亲去顶罪。刑警加贺从几次的调查问询中悟到了事情的**,但没有点破,想着让昭夫自己去良心发现……说是悬疑小说,但最终我看到的是很多家庭问题,每个家都会遇到的养老育小问题。作者抖落包袱的瞬间,我相当惊讶。实在是没想到,但相当合乎情理。实为佳作!

  之所以这本书可以如此得我心,或许是因为我自己自父亲去逝后,一直和母亲居住,老年人那种寂寞,那种弱小,那种没有安全感看得太多,心里有好些感慨。子女若不和父母朝夕相处,是永远不会知道变老的父母是多么的不易。开始,我也会为种种小事和母亲发脾气,但每次我都会后悔,因为母亲根本记不得太多的事。慢慢地,我学会了容忍,虽然很累。


红手指读后感(二)

  《红手指》其实就是一出被放大化的家庭悲剧,一种生活化共鸣。本书中东野着重描写了现代社会的一种通病——亲情缺失

  当一个无知的孩子,犯了罪,他逃避、他愤怒、他斥责,他就像个恶魔一样,让每个人都变得好丑陋,这是谁的错?当一个母亲,母爱泛滥的时候,便会不断的包庇和纵容自己的孩子,她这样做真的对了么?当一个父亲,面对自己犯了罪的儿子的时候,内心的抉择是怎么折磨他的?让自己年迈的母亲去顶罪,面对警察的盘问,烦躁、恐惧、黑暗、良心的不安会一涌而上,谁能给他正确的选择?而当一个年迈的老人,被冷漠、被利用,她只能用仅存的回忆,来原谅她的子孙们,来救赎他们的灵魂,当发现自己被代做替罪羔羊的时候,她的内心又如何……

  我一直很喜欢东野的书,因为他的书,永远也猜不到结局,而每一个结局中都藏有一个秘密,每一个秘密都让人震撼。

  本书的推理的关键,剧情的转折都在于红手指上,这一点的设置有点莫名其妙。有些推理读起来如行云流水,那么设置就是非常巧妙的。

  当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转化为一种溺爱的时候,罪恶就开始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逃避的东西。所谓的“蝴蝶效应”,可能只是婆媳之间的一次争吵,父亲对儿子的一次责骂。八重子的溺爱会告诉她的孩子,无论犯有多大的罪,背后总有母亲撑着,却不知这是多大的一个误区……

  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从儿子犯罪,到隐瞒罪行,到最终让年迈的母亲去顶罪,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绍夫对母亲的冷漠!一味的纵容和包庇自己的儿子,却遗忘了那颗从来都只愿躲在自己世界的凄凉的心……可是,他真的错了么?所有的责任和压力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面对只有十五岁的儿子,却成了杀人犯,如果让警察知道了,直巳还呢么小,他以后要怎么办?作为一个父亲,他即绝望又无奈;面对妻子的以死威胁,他作为一个丈夫,只能顺从!面对年迈的母亲,他作为一个儿子,要忍受多大的良心不安?只有他,只有这个男人,只有这个已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子的男人,才是最不容易的……其实看到这里,我不经想大哭一场,人性、宽容、抉择,都在这本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红手指读后感(三)

  果然一读东野圭吾的小说,竟然有些上瘾的感觉。虽然是推理的,但不觉得沉闷,文风甚简,竟然有小清新的味道。

  总觉得日本的小说和电影,都很有亲切感,他们经历的社会变革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变化,人的变化,仿佛是中国以后奔走的方向,来自同一个有认同感的源头,似乎又流向同一个归宿。《红手指》就从这么一个家庭悲剧引出的故事,婆媳不合,妻子溺爱儿子,造成了一系列的故事。(www.lz13.cn)

  故事的叙事手法和《迷雾森林》不同,从一开始就是讲了犯罪的过程,因而减少了那种神秘感,我看了一部分之后,直接看最后的结局。当然,推理小说的悬疑重点放在了“红手指”上,由此也引出了一场伦理的悲剧,最后男主人公还是没有忍心把罪责推给自己年老装痴呆的母亲,而把自己的真正不懂事的儿子给说了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是有保护和包庇自己的子女的倾向,而做子女的又如何呢。

  日本的家庭社会结构和中国的很像,中国社会也在经历着主人公所经历的困惑,我非常能找到认同感。想比父辈有出息,可最后兢兢业业却最后只能回到父亲倾其一生造就的房屋,没有能力跳出生活的轮回。和妻子关系不和睦,生活的重心放在儿子身上,儿子却被妻子溺爱的杀了人还不当一回事,真是悲剧。

  然而最后,主人公还是良心发现,让人心略有舒坦。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