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一)

  紫藤萝是长绿植物,但它会随着季节而变化。春季的枝叶更显茂盛,因为它经过了酷暑和寒东的洗礼,人生难道不是象紫藤萝一样只有受过历经坎坷沧桑,才能根深叶绿吗?这正应证了一句格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们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紫藤萝一样吗?

  当我们经历坎坷和沧桑的时候,内心的悲痛也会随着紫藤萝瀑布一样的凋谢而化解,幸与不幸只有看自己的对人生看法去理解和体会感悟了。也许乐观的理解会使今后的生活更为的愉快幸福的吧。即使开放时没有赏花的人群,没有蜂围蝶阵。但它们依然一串挨着一串的开放,活泼热闹的开放着,这不正像我们普通人吗?虽然我们的高兴不会像明星们一样有那么多人注视,但它并不影响我们快乐,我们也不能因为无人注视而放弃我们的快乐吧!由此我想到那些盲目追星的同学们,多么的不值得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见明星一面,甚至是收集一双明星的臭袜子上,多么的可悲呀!

  我们的幸福应该是我们自我的感受,应该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花遇到不适合它的环境会凋谢,人遇到挫折会徘徊身心会变老,但我们生活得继续。不能站在原地看风景。理会到这一点,可能会是人生中一个不可少的景致。笑迎生活,美丽将会随处可见的。

  如果我们是牡丹,当然应该国色天香,如果我们像紫藤萝一样,也曾与群花争芳斗艳,也曾与凤蝶偏偏起舞,在一场风雨过后,群花谢了,凤蝶走了,到只剩有一条紫色的藤萝的时候,仍然应该努力,乐观的开花,长枝,不争不求,无怨无悔。健康快乐的生活!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二)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是《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也是本文的文眼。“它”让我深深地陷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开头的一首诗词,是明朝大才子杨慎的作品。哪怕你家财万贯、纵横古今、建功立业,都是南柯一梦,功不过一枕黄粱,毕生恩怨,满腔雄心壮志,都随那滚滚长江而去,回想一生,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上帝只送给了我们一个健全的身体,但死的时候也不过还给你一个臭皮囊,一具尸体罢了,也许会有一些伟人这样感叹:一生功业,一生家财,换不来一生时光。所有生死,个人的悲痛都算不了什么,历史的车轮可以因为你而改变方向,却不会因你而停止;也许你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九五之尊,都不过是“长江”中的一滴水珠,人类,这条长江,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条江罢了。

  大多数人把生死看得无比重要,似乎人一生一死,世界就会因此改变,但作家的眼光则更深远,把生死看得淡了。是呀!生又如何,死又如何,人死如烛灭;人的一生,在别人的笑声中开始,从别人的泪水中结束;从自己的哭声开始,到自己的笑容结束。人生短暂,电光一闪,人,是否能在一闪之间活出自己的价值。只要有了价值,死也并不如何可怕,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上一个匆匆的过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生和死也许个人悲痛,但世界上每秒钟都有近三千人死亡,你不过是三千人中的一份子。你的悲痛,你的思念,也许对你来说,是那滚滚长江水,挥之不去,在你心中奔腾,但最终也将流入大海,终归平静,只不过偶有大风大浪罢了。人,还是必须活下去的。

  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心声吧,也许这就是生死之谜,本文的真谛吧!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三)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但记忆如同一条绵延而深情的河流,静静地穿过悲伤的茫茫平野,欣悦的深深山谷,穿过生命中那些漫无止境的孤独与寒冷,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

  女作家宗璞在经历了个人、家庭、国家的浩劫之后,面对那树盛开的、闪光的藤萝,心中释然了,焦虑与悲痛被轻轻抹去,获得了暂时的精神的宁静和喜悦。(www.lz13.cn)那神奇的藤萝每每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的心里。

  盛开的紫藤萝花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似一条从空中发源的瀑布,把流动的欢笑的生长的生命尽情绽放,在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那是被禁锢十多年的生命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等待后的勃发。那应该是含泪的笑靥,是含笑的泪眼。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和花一样,生命都是及其卑微和渺小的,都在经受着自然和人为的各种不幸和些许的幸运,也就是我们成为命运的东西,无力反抗。从孩童时期开始,我们就开始被动地经受着生命的风吹雨打,不能低头,不能放弃。我们把悲痛埋着心底,我们依然挺立坚毅的身躯,直到有一天,我们连啼哭的能力都被迫放弃,以致于含着厌倦地情绪麻木地前行,甚至于连麻木都变成一种疲惫,被迫平静。生命只是放任他的生长,长,长,长……一直到他自然停止。生命的不可预期性让人局促而窘迫,无助而无力。我们渴望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获得温暖。我们必须结伴而行,跟亲人,跟伙伴,跟国家,跟世界,跟所有的生命贴近,互相鼓励,共同向前。挨挨挤挤的生命,密密麻麻的生命,永不磨灭的生命……

  每每读到作家关于生命的篇章,我总不由得被深深触动,那种砥砺生命的积极情怀每每给我力量,让我平静,促我向前!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