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观后感(一)

  白银帝国是一部内含金融史的商业电影巨作,更是一篇鸿篇巨制的史诗。它像红楼梦一样,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家看倒了清朝晚期的民不聊生,会心生感慨:国破家亡,皮之不存,毛焉能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驭人之术。经济学家能在里面看到银行业的雏形——中国古代的票号业务,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小说家们则会赞叹康夫人与康三爷之间的禁忌之恋。就连女权主义者也会热情讴歌其中所体现的新女性的解放与坚持自我。

  我看了这部电影,也有自己的一些感触。

  从一个经济学学生的角度,我深切感受到如果一个企业,一个百年老字号想要获得长足发展,一个安定的政局是首要的。而国家的强大也是通过拥有无数个强大的企业这种社会组织,以高效的方式来使整个社会高效运作来实现的。企业界一直有“以企树国”的观念。所以当今我国才会反复提到“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强国之路也无从谈起。

  作为****社会的一个普通公民,当看到电影中清**垮台以后,其发行的纸币变成了一文不值的废纸。一大堆民众在票号门前挤兑,甚至有人因为身家财产在政局变动中化为乌有,绝望之下引火**。让我不禁联想到,近年来有人因为《**条例》与《物权法》相违,权益受损,手举《物权法》**。此时,不得不在心中自问:”在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柔弱的个人如何抵御生命财产权力被侵害?”我们不断的立法保护民权,但民权仍是不断的被侵害,难道遵纪守法只是普通民众才需遵守的义务?

  作为一个女人,我也很佩服康夫人的勇气与决绝,总觉得她拒绝的不仅仅是康老爷,而是整个封建礼教。作为一个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她倔强而坚强,最让人感动的是她的善良。她比现代社会的很多女人还要勇敢,因为有时屈从太易,反抗太难。

  乱世出英雄,绝处出智勇。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很大,也许有时生活就像一场战争,我们必须努力再努力,坚持再坚持!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白银帝国观后感(二)

  在上次课上我们一起观看了《白银帝国》。

  《白银帝国》是一部关于清代一个晋商家族经营钱庄的兴衰和成败的影片,主要讲的是清代山西票号“天成元”的兴衰荣辱历程。当时的天成元票号,可以说就是今天的股份制银行了,它掌控了全国金融,并且经营存款和**的生意。我从电影中的画面中看到它鼎盛的时候拥有中国各地以及俄国、蒙古、南洋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二十多个分号,绝对算得上是富可敌国!除了对天成元票号金钱实力的佩服,令我惊奇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清末的天成元票号竟然采用了现在的职业经理人制度(邱掌柜、戴掌柜),股份制(票号有很多股东)!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看完电影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说一下电影前段一个比较触动我的场景,就是电影中康家施粥的场面。排队等待施粥的穷苦民众那么多人围在康家大院门口拥挤不堪,而面对的就是拥有白银几百万两的名门望族,这些穷苦百姓却连喝碗热粥都得靠施舍……贫富差距之大,不觉就让人心寒啊!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虽然没有当时的贫富差距那么大,但现在中国也面临这巨大的贫富差距,富人和穷人之间逐渐产生了巨大的鸿沟!合理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等等,我认为这些是当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是富了强了,但中国现在基尼系数绝对是新中国以来空前的,国家富了但大多数的民众并没有享受到这些年国家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底层的大众,像农民、民工、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这些经济上拮据的群体在现在拜金主义盛行(至少我是这么看的)的社会中的处境无疑是十分尴尬的。原来是因为国家穷,亟需发展经济,没精力来干这些事儿,但现在不同了,现在国家富了,也应该着力解决这些民生问题了。

  然后就是关于我在电影中看到的有关金融货币的内容——挤兑的感想。这发生在电影的结尾,清末时局动荡不稳,国家战乱不断,八国联军入侵,辛亥**等,造成国家发行的纸币贬值、作废,老百姓存进票号的**变成了废纸,老百姓纷纷到银行取款,发生挤兑现象。但老百姓不愿意要已经变成废纸的纸票,而是强烈要求钱庄兑换银子。从金融的角度来说:存纸票、兑纸票,是契约的约定,应该说是合情合理的。发生纸票贬值作废的情况也不是人力可以抗拒的,老百姓得自己承担后果。可是康老三打破了契约,把家里藏得九窖白银提出来兑给了老百姓,救济众生,成了穷人的大救星、大恩人。这虽然不太符合金融家的逻辑的,但康家人却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对康家的后代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康家后人因此而受到的教导是:一辈子不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在这点上电影传达出的对人的很重要的教导就是不能为富不仁,不论你是怎么富起来的。看到这里我想,无论在过、现在以及将来,金属货币,尤其是黄金白银都是不会更改的货币,国家的也好,自己的也好,黄金储备都是真实的!!!而纸币呢,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它必须有金银作为保证其价值的储备金。虽然上学的时候就学过了这些知识,可是看到电影中的对于金融的诠释,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最后就是看完电影后我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纸币会不会消失呢?电影中有这样的场景,在清代,贸易双方进行一次交易,需要用大量人力物力,运送大量的白银,这种搬钱的方式,虽已成为历史,但也由此可见在交易中,支付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金融关系的契约化以后,电子支付、网络支付的出现彻底颠覆了人类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创造了我们今天非常熟悉的、没有质疑的、理所当然的现在金融服务的产业。早就听说过“第三方支付”这个词,现在利用写这篇观后感的机会查了一下,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按我的理解差不多就是****吧,那么现在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方支付已经很普遍了。具体有网络购物支付、电话充值、水电燃气费缴纳、***还款、保险费用缴纳等等,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由于国家对第三方支付的政策支持,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也发展迅猛,现在几乎也遍及生活的角角落落了。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除了上户外菜市场、街头买矿泉水、买报纸外,刷卡现象俨然已经蔚然成风;在乡下,一些城镇商场超市推行刷卡。刷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乘车卡、手机卡、信誉卡、***、校园一卡通等已经十分普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通信、金融的融合,互联网、POS、手机、电话等各种终端支付手段不断完善,第三方支付将会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我的疑问是第三方支付体系的日益完善,会不会造成甚至加速纸币的推出流通领域的速度呢。我感觉或许有可能。原始人的贸易是“1只羊=2张牛皮”的关系。后来,出现了黄金白银再到纸币。无论是羊,还是黄金白银,还是纸币,仅仅是物物交换的媒介而已,并且这些在流通中都会有损失和成本的。譬如,金银货币的磨损,纸币印刷成本、防伪成本等等,而且携带和使用都不及刷卡方便。未来将是网络时代,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固然也需要投入各种成本,但是,长期相对来讲毕竟成本会很小。那么,通过投入与产出的比较,第三方支付具有低成本、方便等优势,所以,我想还是有可能取代纸币的。


  白银帝国观后感(三)

  以晋商为主角的《白银帝国》以“天成元票号”历尽动荡时局以及家族巨变为主轴,剧情在儿女私情的家族矛盾和金融运作的商业智谋之间穿梭发展,旁及八国联军入京和辛亥**变天等时局动荡,剧情张力颇强,且具有史诗格局。开篇即以广袤天地,康三爷背手微仰望天的明朗画面,奠定了动荡之中寻得安宁的基调:天地真大,人真小,人怎么自处。影片虽然是叙说家族,却道出在国家危难时候,个人抛弃私人利益为国家奉献自我的高尚精神。而在挽救家族危机时候,损人利己的不免发生,但是剧中主人公以“仁义”为行事的最高准则,宁愿选择对别人有利的做法,牺牲自己珍视的东西,使自己的良心得到保全。其中尤以康三爷不惜将家藏地窖的白银承兑百姓手中废弃的清王朝**,并强调这样做才符合“仁义”的祖训,于如今社会欺瞒投资者,拖欠工人工资的不良企业家形成巨大反差,也更加凸显出晋商最核心的价值观与精神信仰——即“诚信为本”,不论是“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还是“盗亦有道”,都要讲道义!这一弘扬晋商“商德”的主题,恰好与眼下对金融危机的反思不谋而合。

  的确,面对金融危机,每一个迷失的集体与个体都在进行新的思考与探索,中国味十足的《白银帝国》则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为人们提供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