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不太冷影评(一)

  莱昂是从意大利来到纽约的职业**,他的工作就是替雇主杀人,一个舔血刀尖的社会边缘人。不过,作为一名职业化**,坚守着他的行规“no women no kids”,终日穿着暗色系的衣裤,络腮胡,与世隔绝的墨镜,透露出冷漠与拒绝的信息。

  **,顾名思义,他的生活必然浸透在浓烈的硝烟和血腥之中,所以莱昂会给马缔达一个更加绝望的回答。绝望的坦然,没有分毫无奈。他似乎已然习惯于把牛奶当白开水喝,把盆栽当成朋友爱,坐着睡觉的生活。他一定是一个不相信童话的男人。然而,当全家被杀的马缔达敲门向他求救时,他经过几秒的犹豫后,打开了房门,于是问题也来了。他既没有资格做马缔达的情人,也没有资格做她的老爸——他能教给这个小花朵的只有如何玩*,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会发现,原来他比马缔达更象个孩子,他腼腆而单纯,冷酷而可爱,他保护她,只是因为他是个男人,有种。如果说最令人心旷神怡的是酷味十足的男人,那么一个浓浓的酷味中掺杂着些许柔情的男人则会令人砰然心动。因此**莱昂一举成为存世的经典角色,你可以拒绝一个**,当你无法不爱莱昂。他编织了一部最纯洁的童话,英勇而又凄美。

  “我喜欢这风暴前的宁静,就象贝多芬。人只有要死时,才会重视生命,我不爱杀一个不关心生命的人。”警官史旦在片中的形象无疑是深度偏执狂,狂燥症患者,有患狂犬病的野*所有特征。他不允许别人违背自己的意思,嗜血成性,歇斯底里,灵魂深处有蔑视和毁灭一切的倾向。作为一名警官,他不但不能作到恪尽职守,反而和他的搭档们联合起来,杀人,贩毒,几乎无恶不作,与片中的职业**莱昂对于马缔达发自内心的爱护,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让马缔达好好活下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冷,**有情。警官却是一个杀人如麻,可以为了一件西装而对一个快死的人连开四*。这种颠覆性的错位,是对社会的嘲讽,是对美国现存的社会问题根源的追问、控诉。

  “我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我爱你。”这是莱昂与马缔达分开前说的最后一句话。他是一个单纯的人,也许原因恰恰因为他是一个职业**,很少与人接触,也不懂得什么是快乐。每次杀人之后,他都一定会洗澡,当清凉的水喷洒脸颊,再淋至全身,我觉得他当时的表情是虔诚的,像是个犯了错的教徒正在忏悔,请求上帝的原谅。影片运用积累式蒙太奇,多次出现莱昂洗澡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还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的绿色盆栽是他沉默的朋友。他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将它放在窗口,阳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他对马缔达说过,他自己就象这植物,是没有根的。纽约是世界各国形形**的人的聚居地。富人、穷人,白人、黑人,好人、边缘人、坏人,龙蛇混杂,对于每个人来说,纽约不是家,它只是暂时寄居的旅馆,所有人在此都是匆匆过客,像浮萍一样无根地漂荡,落寞地生活。这也是导演吕克·贝松将背景地点安排在纽约的原因。

  直到马缔达的出现,这个出自于问题家庭的问题**,她固执、任性、狡猾、早熟,却又不失可爱之处。她会为莱昂买两夸脱鲜奶,会和他一起训练,会和他玩放松脑筋的游戏,会对他说,莱昂,我爱你。12岁小女孩的爱,像甘泉,那么清醇,毫无杂质;像是阳光,那么温暖、眩人。莱昂原来麻木的神经松弛了,他会笑了,有时甚至是细心而又温柔的。从此,他相信童话。

  一个**,命中注定,不能有爱,有了爱就是有了弱点。所以,**的童话结局必然是悲怆的。莱昂为了守护生命中的这缕阳光,付出了他的生命。在处理他中弹的场景时,导演采用了慢动作,消音的方法,看见的是眉心慢慢扩大的血斑,直至倒地,他的脚步从未迟疑过,一直向着光明的出口迈进;他想脱离这黑暗的世界,即使这种想法只是一个苍白的奢望。他的死,换来了马缔达的生,所以他的死也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除了丝丝入扣的切入,演员让·雷诺、娜塔丽波·特曼准确到位的演绎,在一些影视技巧的运用上也颇有心得。影片的开头处,运用了一个横移,镜头中全是绿色的树叶,接着拍摄,以显示出一片绿色树林的广阔空间,从局部展示整体,镜头再一个横拉,从全景变成远景,可以远瞰隔水相望的纽约。随着镜头的快摇,我们又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繁忙的纽约都市,快摇产生了节奏强烈的感觉,眼前来往穿梭的人群、车辆一闪而过,模糊不清,给人一种拥挤、错乱之感。它似乎告诉人们,在这个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是疏离、冷漠的,一切都仿佛过眼云烟般的流逝、虚浮、不安、不切实际。影片的结尾处和开头有呼应的作用,而舒缓的口琴的协奏曲,更是营造了一种宁静、凄迷的氛围。

  马缔达将象征莱昂的盆栽中在了一棵大树下,口中念念有词:“莱昂,我们在这儿很安全。”之后,镜头切换为俯拍,随着拍摄机的上升,女孩和植物越变越小,再次运用横拉,观众可以透过茂密的树林的顶端,眺望到另一端的纽约,此时整个纽约正笼罩在一碧如洗的蓝天和灿烂的阳光之下。由繁华走出,步入宁静,随后致远的一种感受。这一切似乎在告诉我们,当一切都过去之后,我们还是会站在起点处,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记忆中多了一份牵绊,人生中多了一种经历。影片刚开始的*战情节中,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片中用光也很有其独到之处,莱昂出现的场面,多以暗色为主调,面部多用四分之三侧逆光以显示人物复杂的生分和凝重、冷峻的心理。

  《这个**不太冷》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我个人认为,它是描写边缘人物体裁的电影中最独树一帜的作品,而在这之后的《完美世界》一类的影片,也只是它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已。


  这个**不太冷影评(二)

  吕克。贝松是我最欣赏的导演之一。他为了梦想契而不舍,到电影厂里当杂工, 从底层一步步做起,最终拍出了**作《最后决战》,结果得到亚弗利亚兹科幻片的大奖,从此他真正步入了电影殿堂,爱着电影,改变着影史。他的身上少了些传统法国导演的深沉、浪漫。却拥有独一无二的**与创新精神。他曾说过自己只拍十部电影就够了。他自己拍片,只是为了某个坐在戏院角落里的少年,“只要这小孩喜欢我的电影就够了!《碧海蓝天》、《这个**不太冷》、《第五元素》这些风格多变的影片的确时时的引导着我们这些学电影的少年。《这个**不太冷》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吕克·贝松的颠峰之作。就像雷德利·斯科特之于《异形》、《银翼**》的地位。《这个**不太冷》也同时是吕克·贝松的第一部美国电影。从此吕克·贝松凭着自己对电影的独特见解,在大师云集的好莱坞杀出了一席之地。

  影片导演用多变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而又不失温情的故事:里昂(让·雷诺 饰)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受雇于餐厅老板东尼。一天里昂在家中一阵*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从门缝里看到了一群**在隔壁邻居家大开杀戒,这时邻居家的小女孩马蒂尔(娜塔莉·波特曼 饰) 回来了,她显然看到了这一切,知道回到家中也难逃一死,便无助的敲响了里昂的门。里昂犹豫了一下,但看到马蒂尔身后的**,里昂善良的心驱使他打开了房门救了马蒂尔一命。于是里昂担负起了照顾马蒂尔的责任,但他很矛盾。一方面里昂无法视这个失去家庭的女孩子而不顾,一方面他作为一个**是要独来独往的。这时马蒂尔也发现了里昂是一个**的事实,但她并没有恐惧,而是镇定的要拜里昂为师成为一个**,条件是她可以照顾里昂的起居并教里昂学习。原来马蒂尔的父亲是**的眼线,因为一通私下**生意造成矛盾,才招致恶警**全家。马蒂尔要成为一个**为全家**。里昂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出乎意料的成熟,坚毅的眼神,同意了马蒂尔的要求……

  里昂耐心的教着马蒂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马蒂尔对里昂始终怀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愫,友情?爱情?谁也说不清楚,用马蒂尔的话说就叫做初恋吧。而里昂对马蒂尔却总是不温不火。一天,在里昂出去后,马蒂尔独自来到了警局找仇人**,结果使自己身处险境。不久里昂闯进了警局大开杀戒救出了马蒂尔,警方大为动怒,派出****拘捕里昂,真正的危险却还在等待着他们。

  看完全片有种说不出的压抑,导演为我们展示了什么。人性的展现以及个体和现实的抗争。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善良的一面,都有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正因为如此,里昂才会打开了门救马蒂尔一命。加里·奥德曼扮演的恶警才会不忍心杀了前来复仇的马蒂尔。里昂的*才会从熟睡的马蒂尔头上滑下,恪守他不杀女人和孩子的信条。但为什么我们会变,变成里昂那样的**,变成十恶不赦的恶警?被迫的,生活\现实\社会\钱,我们都是上帝的孩子。

  里昂和马蒂尔可以很幸福的生活,如果没有仇恨,没有东尼的背叛,当然互为因果吗,如果没有这些我想,马蒂尔和里昂的感情也不会升华到这儿。结尾是影片的**之一,当恶警和****包围,突击进了里昂家,我感到深深的绝望与压抑,不仅仅是深暗的色调,手提摄影的冲击,我想这是个人对抗现实(罪恶)的结果吗。就像十三颗泡桐里的何风和包京生,别人都会安分守己,灵活处事,但他们俩像刀子一样突兀,和绝望的现实抗争。这些,是谁的悲哀呢?如果结果是这样。那我们永远不会出现19世纪前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也不会有陈涉\吴广起义,真应了鲁迅那直截了当的说法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