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魔盗团影评(一)

  快、炫、目不暇接……这似乎是整部影片带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即使是平缓祥和的煽情戏,导演也不会镜头停留超过四秒,整部影片一直就处在切切切的紧凑状态中,节奏快得让人眼花缭乱,似乎一部以魔术师和魔术描述主体的影片,就该在观影上也带给人们变戏法的感受,而全然不顾影片悬念设置、发展节奏与非线编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与《致命魔术》等其他魔术片相比,本片没有一味遵守唯物主义的创作原则,而是别出心裁的引入了“眼”这个神秘主义概念,这让这部纯靠炫幻魔术特效搭场的大卡司片有了那么一丝深度。当然好莱坞大片一直就有引入“深度思考”的传统,这大概是为了不给那些“好莱坞大片平均智力只有十二三岁”的影评人留下话柄,再不济的《变形金刚》也会附加一点宣扬勇敢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价值内涵。然而对于这部《惊天魔盗团》,这个“眼”的添入却有一丝牵强附会、虎头蛇尾的味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在形式上确实是新颖与趣味性兼具,“侠盗”与“魔术”的融合为它带来了可观的观赏性,这大概也是它票房如此火爆的原因。我们与其将其看作一部并无多大造诣的魔术片,还不如是看作一部光彩炫目的侠盗片,四骑侠亦真亦幻、登峰造极的魔术技能,只是类似于“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层悬”的一把实现自身“侠义”精神追求的利器。

  “侠盗”,是一个褒义名词,它为庙堂之上所色变,却得道于市井之间。“侠盗”的构成要素有两点,即“侠”和“盗”,何谓侠?金庸先生认为“侠之小者,行侠仗义,济人困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则在《史记游侠传》里认为侠的要义在于“言必行、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阨困,千里涌义者”,所以依照这种评判标准,《武林外传》里的吕秀才被封为“关中大侠”,也算勉强对得住这个名号,但他距“侠盗”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侠盗”代表着反叛,象征着平民英雄,除了自身与“侠”具备的一些基本精神素质之外,还需身手敏捷,或是神通广大,反叛亦需具有反叛的能力,不然还未及迈出步子,就被人擒于公堂之下。

  所以《偷天换日》里的查理克洛克无论再怎样快意恩仇,再怎样神通广大,也只能算得上是窃物为己的“盗”,而不能将之与“为国为名”的侠盗相挂钩。而《惊天魔盗团》里的四骑士则可成为侠盗,他们劫富济贫,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又能神出鬼没,玩弄FBI于鼓掌之间。

  魔盗团里的四个魔术师各具所长,有擅长读心的,有擅长玩牌的,有擅长**的,还有擅长逃生的,这使他们作为一个出生入死、身手相依的团队的意义更加明确,他们四人虽隐于市井之中,但是技艺超群,影片一开始就以魔术般目不暇接的镜头语言,给我们交待了这四个人以及他们的被选中,而摩根弗里曼饰演的那个一揭示魔术师魔术奥秘为营生手段的过气魔术师,看上去简直就像是魔术界的叛逃者,“魔术”归根结底只是一门表演艺术,是以欣赏为主要目的,执着于解密那你就输了。这样一来,本为FBI与魔盗团的二元对立,因为这个看起来沉着睿智的过期魔术师的加入,“使得游戏天平更平衡了一些”。当然最后FBI警探的潜伏式倒戈,弗里曼锒铛入狱,一方面编剧以此使故事得以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也代表了编剧潜意识里对“侠盗”精神和行为的认同。

  被称为“侠盗”的人通常是英雄式人物,他们往往身份亦正亦邪,智慧超群又身手敏捷,他们“神秘而又浪漫”,神通广大,往往站在弱势群体一边,不管是凌驾于法律道德体系之上的“蝙蝠侠”,还是秉承“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蜘蛛侠”,都完美的契合了这个定义,而这点为他们无论在荧屏里还是荧屏外赢得了无数的大众粉丝。

  然而,归根结底,“侠盗”始终不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产物,他们所实现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并不如他们在影视文化作品里所展现的那样乐观,而他们凌驾于国家法律、社会制度之上的特性,也多少会因此带来一些潜藏的不可控风险,终归他们会在世界上消失,会彻底离开大众的视野,就像四骑士最后扑进“眼”里一样。因为他们永远都无法真正的代替光明。

  所以,如果你实在崇拜佐罗的话,戴戴**就够了。


  惊天魔盗团影评(二)

  影片一切值得称道的部分都在前半段。四骑士是指片中四位年轻的魔术师,各显其能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从开场的街头秀场步向了豪华**的全球直播大秀场。导演用极为符合年轻一代审美观的叙事手法,加上凌厉剪辑,运用大量的运动镜头和摇臂移动,打造了场场令人颇感惊喜的奇幻魔术秀。在这些不落俗套的秀中的魔术片段,可谓是这类题材的“新酒”,它打破了原有魔术题材电影中,仅仅是渲染魔术师手法精湛的单一描述。转而去通过科技的力量,让一切例如异地操作,或者说跨域空间限制的魔术变为现实。除此之外,影片中也打破了魔术“专业化”的限制,不仅仅是让每一位魔术师上演着神技,也将两场大型的现场秀中现场观众调度起来,让魔术这门艺术的代入感和亲和力被通俗娱乐形式发挥到了极致。这种互动的效果虽然在一些现实中魔术节目中有所展示,但是被电影如此高密度的还原与揭示,还是尚属首次。

  再者要注意的是,魔术题材中比较难把握的是那个最后抖开的“包袱”,也就是揭秘和制造“惊艳”时刻。它的节奏控制非常之难。因为在电影中,几乎每一场魔术都是事先张扬的**欺骗。但怎样让戏里戏外的观众发出惊叹。编导对于故事节奏的控制以及揭开谜底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显然编导们着实吓了一番功夫,片中每次“惊艳”时刻,不重复,无冷场,好看之极。而且艾森伯格领衔的年轻阵容还是很有观众缘的,至于摩根弗里曼和凯恩一对老搭档的坐阵很压得住场,女二号梅兰妮罗兰娇那媚的面容,更是时不时优雅的出现在镜头前给你清新之感。作为一部商业电影,本片符合“可观”二字,带来了极为养眼的观赏体验。

  但是如果一直保持这个水准,显然这部散发着时尚气息的魔术题材影片,就将成为此类型片中的新经典,但显然,后半段水准急转直下的故事拖了后腿,影片变成了“为转折而转折”的伪高智商电影。因为要记住的是,这部影片的中文译名就揭示了其到后半段还有一个“盗窃”的任务没有完成。可是,由于那个“为转折而转折”的故事所谓亮点必须圆满完成,所以“群盗”这个任务就如同被杂草夺走了养分农作物,无精打采的完成得不好。

  只因为群盗题材以及高智商犯罪,会让人不自觉的联想起很多银幕经典。要知道这个类型叫好又叫座的例子,远多于魔术题材电影了。而且受众更广泛,观众更熟悉。所以影片之间这样的横向一对比,就脱离了单纯的魔术题材范畴,使得本片就像是非洲运动员离开了跑道来到了泳池。(www.lz13.cn)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迅速的沉入水底。很不明智的让人们不得不在脑海中过滤那些经典犯罪电影,对比后叹本片之不争。人们很简单就会得出以下结论:其卡司不如《十二罗汉》般众星闪耀,搞悬疑又不如《非常嫌疑犯》那般最后令人瞠目结舌,甚至单单娱乐性就玩不过跨界的群盗杂交片《速激5》。尤其是最后的魔术秀,当脱离了“魔术师”技法的范畴,单纯将前半段中科技的力量放大,就会由于过分科技味和冰冷感,显得空洞无味,惊喜全无,很显然,这一切都为那个不怎么惊艳的转折做嫁衣,打水漂了。

  于是看来,当作为“新酒”的科技演绎,视听效果和魔术大型化得到良好的展示后,其“旧瓶”一般的故事核心和融合了其他类型片的部分并没有做得太好,以至于这瓶酒美观但不好喝,真爽口却无回味。

  但是既然如此,单就娱乐性来讲,前半段的影片部分。在影院中观看已是年度少有的银幕奇幻时刻。年轻的魔术师化身骑士时,会告诉你这个“不能说的秘密”有多神奇多美好。

  自古以来,魔术都是以“不能说的秘密”这张脸示人的。银幕上,最典型的例子如当年诺兰经典《致命魔术》即使如此。之所以魔术题材电影好看,就是因为光影会将魔术背后的秘密不断揭示,制造连串观众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所以说,在魔术与盗窃本片这两个类型之间,显然本片倾向于对于秘密的揭示,这理应远多过侠盗故事的演绎。但很显然,在平衡二者的关系时,编剧在后半段提供的俗套故事,远不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