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影评(一)

  我最爱的电影是《教父》。在这一点上,我可以同许多男人达成共识。马龙的表演实在令人心折。在少年时代,我深深着迷,甚至模仿他那含混不清的说话方式,却并不成功。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喊破了嗓子也找不到认真的听众,那个口齿不清的教父,却没人敢忽略他说出的每一个字。他总是面无表情,背后却潜藏着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种优雅的狂暴、平静的残忍、化妆的**,如同毒蛇与猛虎的混合体。他轻蔑地说,“让我开一个你无法拒绝的条件”——这是男人的威权;他温和地说:“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的男人,永远也成不了真正的男人。”——这是男人的价值。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那个真实的教父,生活中的马龙·白兰度,是个十足的**,他的家族则是一窝**。

  当然,他们是迷人的**,令人同情的**,应该被宽恕的**。

  白兰度家族中,女人个个红杏出墙,男人个个酗酒成性,且盛产**者。小马龙的童年在阴郁中度过,父亲很少回家,母亲终日喝得酩酊大醉,与一个又一个男人****。小马龙生活中惟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友善的同性恋教士。这使得他成为一个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行为被军校开除。

  为逃避这一切,他来到纽约,跻身百老汇,阴郁生活赐予他的狂暴气质令他成功出演《**号街车》,名声鹊起。“仿佛一觉醒来坐在糖果堆上”,他不能承受这种名气,感觉自己是个骗子,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为了帮助他战胜焦虑,医生甚至为他宣读希特勒的讲演词。

  上世纪50年代初,马龙步入影坛,开始辉煌之旅。他拿下了七次奥斯卡提名,两次奥斯卡奖。与此同时,他不停地****,生下一大堆性情阴郁的子女。他的妻子总在争吵,他的**总在**,他的子女则陷入无尽的麻烦。马龙的大儿子克里斯蒂安·白兰度吸毒、私藏**、干非法交易、与父亲的**吉尔**(吉尔后来在汽车上**)。切娜是白兰度的小女儿。这个太阳般美丽的姑娘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就到**中寻求慰藉。

  1990年5月16日,马龙生活中最大的悲剧发生了:儿子克里斯蒂安杀死了女儿切娜的男友戴格。当**赶到时,戴格已经死了,颧颊处射进一颗**。切娜坐在沙发上,手里握着一个打火机,面前摆着一杯酸奶。人们至今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据白兰度家的人讲,是一场殴斗;据辩护律师讲,是一场意外;据切娜讲,“是我父亲安排了一切。”后来,切娜**。马龙没有参加女儿的葬礼。

  记者问马龙是否感到应为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承担责任,他说:“当一只海鸥从2000人头上飞过,谁知道它掉下的羽毛会落在哪里?”然而,马龙真的可以把沉重的罪过当成轻浮的羽毛?他仿佛中了诅咒,正如他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中说过的台词:“你一直是孤单的,你无法逃脱寂寞的感觉,直到你死去。”——隐然就是他一生写照。

  我曾经想过,这个双性恋男人到底爱过谁?也许,只是他那个没出息的杀人犯儿子。我永难忘记《教父》中的情节:儿子桑尼被乱*打死。他对殡仪馆的化妆师说:“你看,他们是这样对待我儿子的。”昏暗的灯光打在他额头上,脸的下半部隐没在阴影里,他的眉毛蹙起,形成悲伤的皱纹——我的心抽紧了,紧得发痛。我也有个可爱的儿子。我能够感受一个父亲遭遇这最大的不幸时,那种汹涌的痛苦与复仇的狂怒。现实中,为了给儿子克里斯蒂安脱罪,马龙耗尽家财,穷困潦倒。克里斯蒂安仍然被判入狱十年。受此打击,马龙暴饮暴食,体重惊人,昔日的“性感野兽”变成一头肥猪。如果想要呕吐,你大可以去看马龙在大烂片《人魔岛》中的扮相,脸上涂的粉厚过日本艺妓,如同一吨涂脂抹粉的肥肉。

  后来,他终于死了。听到这消息时,我愣怔了一会儿。在记忆中,马龙早就死了,永远地葬在了1972年。那一年,《教父》问世。他扮演的教父在花园里颓然倒下。丧钟鸣响,经典诞生。32年后,他死了第二次。这次,他是彻底地死掉了。马龙的身后,遗留下一长串数字:1个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经典的影片——《**号街车》、《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码头风云》、《教父》;6个**的**;17个律师;大约25个不幸的子女;1100万英镑的巨额债务。

  安息吧,教父。只是,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尽管你不经常与家人呆在一起,但你仍是真正的男人。因为,你的扮演角色教导无数男孩成长为男人。仅为这一个理由,我将永远尊敬你。


  电影教父影评(二)

  《教父》是电影史上的一部恢弘的巨著。虽说“电影”与“戏剧”在某些焦点的问题上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在很多的艺术元素上是一脉相承的。本文就从戏剧与电影共有的一些基本艺术元素(主旨、人物、结构、技巧、语言、表演等几个元素)来浅析《教父》这部影片。

  其实《教父》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影片,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成功之作,一部最具史诗气魄的揭露***明争暗斗**的影片,一幅气势恢弘的“社会图卷”。对于现在的电影业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它反映出来“真正的精神”、“真正的表演”,许多真正演绎的所在铸就了它的成功与影响。本文解析的角度较多,篇幅有限,可能略显空洞,敬请指教。

  主旨。振聋发聩。蕴含“真正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纵观《教父》这部影片,首先展现出来的便是“真正的精神”。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是一部“悲剧”,但是“悲”的让你麻木。是对“人”以及某个时代社会命运的关怀与思辨,是在不同的层面上触及对命运的终极叩问。《教父》便是如此,剥开富丽堂皇、令人眼花缭乱的遮羞布,打破以自由**自诩的社会。影片演绎了美国地下势力集团之间真刀真*的“战争”,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表层下面的最隐蔽的本质。也许正如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在巨大财富的背后,都隐藏着罪恶。”维托·柯里昂作为***的头目领导的五大家族一进入弱肉强食的公开的大社会,就可以以强者的姿态出现,这也是一切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上层实权人物带规律性的相同发展道路。哪一个大财团或亿万富翁不是从营私舞弊、投机倒把起家的?中国有句古话说:“一将成名万骨枯。”看了这部电影,我也有理由说:“一人发财万骨哭。”也许这就是影片的真正力量所在。

  “没看过《教父》的,就等于没看过电影”,虽然有点绝对,但是映射了《教父》的确是在某种意义上真正挖掘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灵魂。将“真正的精神”演绎出来。很**、很辛酸、很无奈有很有趣,这就是经典。

  人物。入木三分。表达“真正的需求”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既然上面已经将其定位为悲剧,那么剧中人物与不可避免的命运的冲突和必然失败的抗争就油然而生了。在影片的开始部分,就开始出现了“干扰事件”,柯里昂家族便面临着“**”的困境,需要教父来面对。对于这一事件,教父便也有了需求,有了内在的需求便有了真正的人物。人物是冲突的核心、是一种态度、是一种观点,更是需要一种个性。其实人物最终应该是一种启示,教会你应该做什么、怎样做。片中人物的塑造都是环境中所营造的“典型人物”。

  下面着重解析一下山尼,他的动作、语言、需求等等铸就了他这个“真正的人物”,在《教父》中很是突出,其突出的个性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是人物,虽不是主角,但是我对他的印象最深。在我看来,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教父》就是至关重要的,是他惨烈的死,是他身上无数的弹孔。这是点题的、是致命的关键。

  山尼·柯里昂,一匹热情洋溢的烈马。山尼是性格激烈,脾气火暴,对女人温婉多情,呵护有加,对家庭眷顾的一个男人。正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在妹妹康尼的婚礼上,就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打翻记者的照相机,并随即扔下两张钱。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可以看出山尼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影响着冲突的发展。

  让人物丰满起来的是他的“来龙去脉”,归根结底是他的动作。山尼致命的缺点,是性情急躁,没有城府,极其容易暴露自己的想法。这是他的个性,也使他具有了魅力,并使其具有了观众重合的统一性。只是因为他的那一句话,父亲被行刺。父亲说,男人是不能粗心的,女人和孩子可以,但男人绝对不可以。山尼的早逝,完全是性格所致,令人惋惜。或许,连作者和编剧都不能原谅他这个致命缺点带给整个家族的厄运。作为一个家族的继承者,山尼是不够格的,必须要死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