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之日影评(一)

  《登陆之日》是韩国导演姜帝圭第二部战争巨作,相比较之前的《太极旗飘扬》,电影投入的资金无疑更加巨大,我丝毫不怀疑姜帝圭特效团队的制作水平,电影烧钱也烧到了一种极致,具体表现在将《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决战斯大林格勒》等片致敬和复刻了个遍,除了主人公面孔是黄种人还能将我拉回是“韩国制作”外,其余时间我都怀疑这完全是一部好莱坞作品。

  本来未看电影之前,我对姜帝圭导演一直擅长于刻画的“战火兄弟情”很是期待,《太极旗飘扬》中亲兄弟在战场上相互保护的患难情怀拍的不错,《登陆之日》也沿用了这一主题了,虽然在片中讲述一个是朝鲜人,一个是日本人,有这份别扭的矫情也就算了,但电影却要抄袭《太平洋战争》那种类似回忆式的结构,张东健和小田切让每每转换了效忠的国家之后并没太多文戏铺垫就直接拉开大战,电影也着重表达人物遭遇,于是导演想要着重表达的张东健和小田的友情也缺乏强而有力的支撑,从而爆发的催泪弹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

  然而一直备受国人关注的范冰冰的角色其实不算多重,仅有几场镜头,在片中她饰演一个誓死抵**本侵略者的女***,但电影并未交代其身份,她的最大作用就是替张东健解围打下了一架**之后便香消玉殒了,基本算是一个花瓶角色,从戏份来说也和电影宣传时所说的女主角不符,个人也觉得这个角色安插的意义不大,只不过是电影欲打入中国市场想找个角色讨个近乎混个脸熟罢了。

  作为一部两个小时的战争大片,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了升华,其实在反战和传达的核心命题上却是模糊的。首先韩国是一个被侵略殖民扶持起来的国家,因此它在价值观上就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电影的家园和国界意识不明朗,因此人物被俘时,主创也没有充分给人物以太多内心挣扎与纠结的戏份,将“奔跑”和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哲理更是可笑,只不过充分想要表达人物精神的延续而已,因此电影只能缜密计算属于商业片应有的带给观众的情绪起伏点,然而带出一个最老套的命题——卸甲归田。

  如果以这样的逻辑去欣赏的话,那么张东健和小田两位主角多次侥幸逃脱就毫无说服力了,“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把戏准时在片尾上演,因此悲情也不是特悲了,我宁愿相信片中不太起眼的小人物——镇太(音译)更能灵活的点题:一个为了存活而失去了信仰和底线,最终死于**之下无法选择命运的棋子,是否更具有说服力呢?

  总而言之,这还是一部视觉电影而已!


  登陆之日影评(二)

  80年代末,央视曾引进过一套美剧(叫《时光地道》,说的是两名迷信家在失控的时光地道里畅纵横古今中外的故事,那是我记忆中第一次接触穿梭时空的电影。近些年对于穿梭时空的电影层出不穷,个人对穿梭题材又有着特殊的爱好,果而凡是据说对于穿梭的电影,都会找来一看,《登陆之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得悉的。

  两个酷爱马拉松勾当的人,从朝鲜诺门坎边疆战场跑进苏德大战,又闯进了诺曼底登陆之战,咋一听就是个穿梭时空的故事。貌似韩国电影在这一范畴的建树一点不输日本跟好莱坞,改编自《黑洞频率》的《情迷步话机》,以及被好莱坞翻拍的《湖边小屋》(《触不到的恋人》),看过的人无不奉为经典。

  《登陆之日》固然让两个人身在三个战场,横跨了亚欧大陆,但并不是通过穿梭时空实现的,而是战斗的流离失所形成的。影片温情与血腥并重,对日自己残酷的描绘以及对日本殖民者割舍不了的感情,都通过俊植这样一个一般的人做了悉数表白,不矫揉做作,也不遮遮蔽掩,很是难得。朝鲜人俊植,是一个白纸一样的人物,人生意思就是在奥运会博得马拉松冠军;日自己辰雄,是个典范的战斗狂人,他与俊植的恩怨在烽火中交错在一起,难解难分;两人历经二次俘虏之后,辰雄人道发生了重大改变,最后可怜战逝世的俊植与辰雄交流了身份,辰雄荣幸的活了下来,回到日本后,辰雄带着俊植的幻想,持续他们的马拉松。

  将马拉松与战斗混搭在一起,广西文化是个很不错的创意,但要害是,韩国事一个被加害跟搀扶成长起来的国度,历史破场自身就不动摇,四姓家奴这个历史污点堪称是家丑不可外扬,然而韩国电影人仍是充足发掘出了其中的贸易价值,不惜就义,用其丑串联起电影中大大小小的战斗。

  不少国人对这部哈腰捡节*式的电影不屑一顾,个人感到电影是有诚意的。历史的功过长短,史学家都说不清,何况我一小民。我倒是愿意看到《登陆之日》中,一个加害者为被殖民者的逝世,痛不欲生的哭喊,表白出韩国人骨子里的那点低微的民族主义自尊。想一想两年前的**片《南京南京》,让兽军一边杀害一边诵阿弥陀佛,用本人的鲜血为加害者正名,就这一点,足见两国电影人智商与情*。


  登陆之日影评(三)

  作为姜帝圭再次出手拍摄战争题材的电影,战争场面和人性情谊是影片两大亮点。《登陆之日》尽管在战争场面上一如既往的火爆,但是人性表现却是有些短板,尽管如此,这依然是韩国战争题材区别于好莱坞战争片的所在,不为主旋律所动,表现人性和家园的美好。使得韩国的战争片有一定震慑人心的力量。另外不得不佩服韩国人拍战争场面的水准,即便是拿来与好莱坞战争片比也毫不逊色,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本片能看的也只有战争场面了。

  韩国在东亚地区,不管是国际地位还是历史地位,都是一个异常尴尬的国家,如;在一些历史重大事件中的缺席。(www.lz13.cn)严格来说韩国不是一个经过民族自觉**的国家,现在的韩国也基本是日本伪**整体接收成立,当代韩国又依附于美国,随着这几年经济发展迅猛,骨子里的强烈的民族主义自尊感逐渐抬头,这点从韩国这几年的一些动作可窥一二,如:把汉城改成首尔,这几年又将中国的几项传统节日申遗,各种意味不言而喻,重塑自己大国的意味,强调民族自尊,但是和有着类似文化的日本相比来说,韩国始终走得有些牵强,这种自我诉求在《登陆之日》中就表现得很勉强,在二战中的民族主义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但作为一个现代经济强国,在这场战争中缺席又不免心生遗憾,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方面也因为自身的这种尴尬存在,于是重塑和构建成为了这个民族目前所要做的重中之重,于是影片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一条捷径,影片讲述了两个亦敌亦友的日本军官和韩国贫民,分别被日本、苏联、德国俘虏并被迫充军的经历,不得不说影片的这个切入点讨了一个便宜,即便是没有太多的正面色彩,但也具备了一定的史诗性质。

  故事的开场有些励志色彩,笔木阁只是将人生励志色彩融入到战争中去,有些牵强,让本片在人性转变上有一些小小瑕疵,如:俊植在人性方面没有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这是一个白纸一样的人物,人生意义就是在奥运会赢得冠军,也就是说影片前戏对于人物内心缺少铺垫,导致在后面的种种事件中人物动机缺少理由和诉求,而塔苏则不一样,闪耀在其身上的人性复苏是影片一大力量,其次才是两人在战争中生死与共的情谊,不得不说的是作为战俘的他们,被三个国家俘虏的经历,其心路历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战争对他们来说,没有使命感,没有荣誉感,他们要学会在战争机器面前苟且偷生,但是影片忽略了三次俘虏经历的人性转变和摧残,尤其是作为主要人物的俊植,这个人物在历经三次俘虏经历,却没有表现出任何人性变化,而是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厌战和人性善良的一面,此外和塔苏的针锋相对,表现得没有半点逻辑,另外作为一个被迫卷入战争的人,这个人物身上的战争使命感实在荒谬,如那次逃跑半路遇上苏军来袭,他一人孤身回去报信,就这点来说缺少人性动机,尽管他们远离战争的道德审判,但就厌战和人性而言,俊植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战争机器般的思维,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倒是塔苏的人性回归成为影片一大亮点,这人的前半生是个典型的战争狂人,历经二次俘虏之后,其人性发生了重大转变,实是一大亮点。两人的情谊在战争中逐渐拉近也表现得没有半分逻辑可言,于是能让观众消费的也只是那让人颇感震撼的战争场面。本片尽量模糊交战双方的正义与非正义,使人性在这种没有使命感的战争中自由发挥,让人性回归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即便是身处战争中,战争的强势思维也还是没能影响他们,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战争使得人性在选择报复的时候,变本加厉,将报复变得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是人性的错,就是战争的错,片中的众泰实为一个人性批判的的正面教材。

  两人最后在*火中奔跑,将两人马拉松比赛的情景重现,那种不乏情怀的历史意味得以重现,韩国人在处理这种情节的时候都有独到之处,如《朋友》中开场戏就处理得颇具沧桑意味。不得不说的是,战争场面的宏大再现,为本片增色不少,尽管在人性转变方面有硬伤,但是本片依然是姜帝圭的水准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