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

  文/盘光亮

  晋文公率大臣们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见烧焦的柳树复活了,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来临不少人都要祭祖,一种说法,清明节是祭祖节。可是,春节都要祭祖,难道也是祭祖节?一个节日不会有两个日期,那么,清明节为何祭祖?为何用“清明”二字?释此疑问,首先需了解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己由国务院公布为法定假节日。

  清明节的现实含意,一是民间传统祭祀节日。二是气侯变化的节气,如“清明谷雨紧相联,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爪种豆”.三是踏青春游。作为祭祀节日,始于周朝春秋时的晋国,到唐朝已成为法定节日。

  清明节是两条人命换来。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亲生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王位,害死太子申生,太子之弟重耳逃亡国外,有一次饿晕倒了,随从臣子介子推割自已腿肉火烤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登上国王宝座,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文公。他大封功臣,却忘了介子推,经别人提醒,立即派人去请几次,介子推不来,亲自去请,介子推已背起老母亲躲进绵山,派人去找也未找到。于是,采纳了一个馊主义:放火烧山逼出来。大火烧三天三夜,仍未见出来。原来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堆,绵山改名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此日全国禁烟火,吃冷食。(www.lz13.cn)二年春,晋文公率大臣们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见烧焦的柳树复活了,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就是传统清明节又名冷食节、扫墓祭奠及清明枊的由来。可以说清明节是介子推**两条命换来的。

  “清明”二字,即现的清政廉明之意,取于介子推遗诗中向晋文公的谏言“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节,是晋文公祭祀有功未封偿的亡臣介子推而产生的,当时并无祭祖含意。后来人们引伸、演释,选择、利用清明节祭祀自已的祖先,形成了清明祭祖的传统文化。“清明”,是现实清政廉明词语渊源,纪念清明节,不忘其现实重大**意义。


  清明节的来历100字

  文/陈正宇

  现在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清明节的由来,让大家更熟悉一下清明节。

  清明节是因为一个传说而起的,从前有一个人旁边跟着一位大臣叫做介子推,他们走到了一个荒地,那个人非常的饿,结果就昏倒了,介子推到处找吃的,只好把自己腿上的肉给割下来,给这个人吃,这个人吃了烤肉醒了过来。他很奇怪,就问这肉是从哪里来的,介子推只好说是从自己大腿上割下来的肉。这个人张大了嘴巴,他非常感动就说:“等我以后当了国君,我一定重赏你。”

  十九年后,这个人果然当上了国君,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有功的大臣发奖,大臣的名字都快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旁边的一位大臣安慰他说:“大王把你留在后面,肯定发好的。”可是大臣的名字念完了,还是没有念到介子推,这个人竟然把他忘了。

  中间有一个大臣说:“大王,你竟然忘了介子推,他可是救了您的性命啊!”他一听脸红了,他在人群中找来找去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后来他知道介子推因为伤心,收拾了行李躲进了绵山。后来他派御林军去绵山上找,找了好半天还是没有找到介子推。重耳想了一个办法,从北、东、西三面放火,自己在南面等。他自言自语说:“介子推要避火,肯定要从南面出来。”结果火从早上烧到了晚上,一直没有见到介子推出来,重耳着急了,就命令人把火给扑灭了,亲自进去找,他在一棵大树找到了介子推。旁边写着一首诗,意思是想让重耳和**,不在这天生火。重耳把这天称为清明节也是寒食节。


  清明节的来历50字(三)

  文/邓世恒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