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决定,才是最糟糕的决定

  文/池塘之底

  前几天,收到了一位将要读大四的女生的来信,应她的要求,在这里将不贴出她的全部来信。仅摘录以下部分:

  我是一个准大四女生,学习挺不错的。还参加过一些比赛,拿过奖,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喜欢跑步,喜欢接触新事物......不过,我觉得这都是以前的我了。

  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见了认识的一位师兄,他建议我去工作,我原来一直是打算考研的。之后就一直在纠结这事,后来想着先把书看起来,不考也没事,学习总是好的(其实还是想考研)……

  我开始失眠、紧张,白天又在担心自己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恨不得每一秒都在看书,害怕自己挂科拿不到毕业证。这种状态下,我想自己根本考不上研究生的,于是发了简历找了实习。

  期末考结束后,我回到家,想了想还是得考研,实习可以不去。于是开始着手准备,但是心里面很害怕很害怕,我怕自己学不会那些东西,尤其是数学,一直以来我觉得自己是什么都要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才能做好的人,别人从3月份就开始准备,效率还比我高。我想考的浙大竞争激烈。在学校看过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说我自己并不想改。

  这学期我一直都在害怕各种事情,甚至有过不念书了去过田园生活的想法。回家的前几天还一直在看书,最近几天就散漫下来了,整天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也一直在担心看书,然后马上跳起来去看书,又觉得效率特别低,干干这个干干那个的一天又过去了……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部美剧,HBO的《兄弟连》。

  我记得是在第六集,E连在比利时的巴斯托尼市阻碍德军之后,筋疲力尽的他们,必须从敌军手中攻下小镇佛伊。

  当时温特斯连长已升职上尉,新来的戴克中尉带领E连打响了攻坚战。一开始,戴克中尉指挥大家冲锋,但受阻之后,却突然又改为撤退。后来,战场上的E连被防守的德军压制在一块几乎没有掩体的空地上,进退不得。

  德军火力凶猛,兄弟连里的兄弟一个个倒下。

  “戴克,我们不能留在这里……”

  “长官,我们这是坐以待毙,我们需要继续前进……”

  周围的士官不停给予建议,而躲在草垛后的戴克中尉却如同进入了自己的世界,拒绝做出进一步的决定。

  温特斯上尉打来电话,问戴克中尉的作战计划,戴克中尉茫然大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兄弟连的兄弟们一个个被射杀……

  个人非常喜欢《兄弟连》,特别喜欢里面人物的刻画。E连里的兄弟,每一个性格都独特而鲜明,远非国产战争剧中人物的苍白与体制化,所以看着那样的人物一个个死去,觉得分外难受。

  而究其原因,则是戴克中尉的“我不知道。”

  后来的许多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场景,特别是需要我做出艰难的选择的时候。因为正是那样的场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点:不做决定的后果,可能比做错误的决定更可怕。无论是前进或是后退,当时的E连,都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损失。

  我想,目前的你,也走到了必须做出抉择的分岔路口。大学将尽,毕业将要来临。到底是考研还是直接找工作,这是你摆在你面前回避不了的问题。虽然选择的结果不会如《兄弟连》里的一般对整个连队,乃至一场局部战争都举足轻重,但对于你个人的未来而言,肯定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影响那么重大,该如何是好呢?……考研有考研的好处,还是考研吧!……可有经验的师兄却觉得找工作更好,那先去找工作吧!……还是考研吧……如此这般,考研、工作,考研、工作……

  我想,此时的你,大约就如同战场上的戴克中尉一般,眼见部下一个个被射杀,却无法下一个决定——因为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责任,而责任总是沉重的。进攻有进攻的责任,要是死了更多的兄弟怎么办,要是全军覆没怎么办?撤退又有撤退的责任,要是因此而造成战局的转变怎么办?

  于是,懦弱的他,没办法承受选择的责任的他,只能不停大喊: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但他却不知道,他对决定和责任的回避,造成了E连更大的损失。

  的确,每一个决定都都意味着责任。但同时,做出选择和决定,也意味着各种可能,意味着对未来的希望。我们不应该被失败的可能而吓到,便忽视成功的可能,从而举步不前。时间在一分一秒流逝,你终将面对考研或是就业的选择,早下决定,便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谓的“做正确的决定”,永远只是一句马后炮的废话。没有人在事先就知道,眼下的决定一定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但是,不做决定的后果,却可能比做错误的决定更可怕。

  所以,勇敢向前,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先下决定再说。

  ——不过,看到这句话,估计你又开始纠结了吧,到底是该向左还是向右呢?

  坦白说,这个我可不帮不了你。我总认为,人生是你的人生,未来是你的未来,哪怕是父母,哪怕是恋人,也不能定义你的未来。而且,能否承担为自己的未来做决定的责任,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成长的重要标志。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选择的话,那么就遵循你的内心吧。这种做法,比“做正确的决定”这种正确的废话,要靠谱得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读到这里,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我只能建议你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你的来信。你的答案,就在你的来信当中。

  而且我想,你之所以会写这封来信,或许只是找一个人来帮你承担选择的责任而已。很抱歉,大概没能帮到你。(来源:简书)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