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需要完美,你需要的是行动与完成

  文/meiya

  一、完美主义者们的拖延哀歌

  有个女友去年刚入夏时就想学游泳。她先在网上搜索和浏览“如何挑选合适的游泳装备”这样的帖子,看了很多帖子,觉得自己掌握挑选技能之后,她开始上淘宝购物,下班回家就在网上浏览游泳装备的商品信息,挑了好几个晚上,终于买好了泳衣、泳镜、救生圈等装备。接着她还看了网上游泳教学的视频,自己跟着视频练习游泳的姿势。然后她跑了自家附近几个游泳馆咨询**学习游泳的一些情况,可以上的游泳课是怎样的,班级的规模如何,老师的水准以及游泳馆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如何……

  等到所有的信息她都觉得自己了解好了,各方面都准备充分了,认为自己真正可以开始学游泳时,夏天已经过去了,游泳池的水变得太冷不适合游了。而她做了漫长一夏的准备,却一次也没有下过水,买的那些装备一次也没有用,这些装备连同她学游泳的热情一并被放进了衣柜里。当然,她还是不会游泳。

  这个故事用一句话总结:“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据说这是列宁的名言,很多人把它当成座右铭。为什么她如此想游泳,却一直无法下水,迟迟无法开始呢?因为完美主义在作祟。这位朋友学习游泳的故事是典型的由于完美主义而导致的拖延。

  漫画家**庸说:“大家都有病”。而拖延症似乎是这个时代人人都会得的病。无论是与朋友交谈,还是在网上看各种文章帖子,或者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信息,你会看到有无数人都在宣称自己有拖延症。拖延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无法按时完成销售报告的白领,与deadline做着斗争的编辑……

  严格来说,拖延症算不上一种“症”。无论从国际通用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V)还是中国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都找不到拖延症的名字。其实大部分人的拖延行为都没严重到“病”的程度,但是拖延确实给很多人造成了困扰。比如我的这位学习游泳的朋友。同时,我们要看到虽然是同样的拖延行为,但却有不同心理问题。其中,“完美主义”是造成很多人拖延的根源。

  有个大学生给我写信:“一直以来我做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匆匆忙忙地开始,总是要准备很长时间,要求万事俱备。比如,老师让我交个报告,我会去图书馆找很多资料,花很多时间认真读这些资料,就是一直无法开始写报告。等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写报告时,可以留给我完成报告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就非常焦虑,压力很大,最后因为赶时间将报告草草写完,对自己很生气。再比如期末要考试了,同学们都开始复习,我也认真准备,跟自己说一天要复习多少小时,看多少页书,但是当我看上几页书就去打游戏,看电视时,我就觉得自己打破了之前定的计划,一整天都没心情学习了,然后我开始破罐子破摔,打一整天的游戏。每次打破计划时我都跟自己说,明天重新开始,可是重新开始时我又会遇到同样的情况……我知道这样的行为会浪费我很多时间,也一直在和自己的拖延症做斗争,但是我总是控制不住,一次又一次地拖延,心里很痛苦。”

  不知道这封信会引起多少人共鸣,我自己看完对他的这种状态很理解,深有体会。因为从小我就是一个受“完美主义”折磨的小孩。上小学时,我做作业常常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钟,因为当我做错了或者写错字有涂改时,我就要求自己重新开始,把那一页撕掉,在崭新的没有错误没有涂改的纸张上再写一遍作业。所以,一份作业,别人做一遍,而我至少要做两遍以上。于是,不仅经常写作业到深夜,本子也越撕越薄,到期末总是要买新本子。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直到上了初中,作业多,课业压力大,我才因为降低标准,而改善了自己做作业拖延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学习上获得了从完美主义中解脱出来的轻松。

  有不少读者写信来问我:如何开始写作呢?当我脑子里有个写作的念头,想深入思考,发现自己思路不清晰,觉得非要理清楚了才能开始写作。一方面我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知识累积不够,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太烂,很丢人,然后就一直没有动手写,拖延着,时间久了,到后来就忘记了写作这回事。

  也有人会一口气问我关于跑步的一大串问题:要选怎样的鞋子和跑步短裤,要什么时候跑步比较好,在哪里跑步合适,有什么教跑步的书和视频可以推荐,跑步有哪些注意事项,受伤了怎么护理,要不要找个老师教我跑步……

  无论是写作,还是跑步的问题,问这些问题的人多半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做一件事常常要进行充分地前期准备。如果他们等到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觉得自己万事俱备的时候才开始行动,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已经老了,写不动,也跑不动了。

  二、认清你内在的核心信念

  虽然很多人的拖延行为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但完美主义者们内在的核心信念仍然是不同的,完美主义拖延症患者的核心信念是什么呢?

  在《拖延心理学》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做了完美主义倾向的观察。在研究人怎样面对失败的时候,她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fixed mindset),一种是成长心态(growth mindset)。

  书中说“固定心态认为智力和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成功不过就是要证明你的能力,证明你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并且,在生活中面对每一个挑战的时候,你必须一再地证实这一点。如果你具有固定心态,就容不得任何情况的任何错误,因为错误是失败的证据,错误说明了你其实根本不聪明,也没有才干。假如你聪明又有才干,不管什么事情,你就没有必要为此而努力;需要努力是不够聪明和没有才干的证据。同时,每一次表现都被看成是对你能力的一次定论性衡量,失败令你感到危险;失败永远地决定了你这个人。”

  “第二种心态——成长心态。这种心态的核心信念是:能力是可以发展的;通过努力工作,你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聪明、更优秀。在成长心态看来,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或者更擅长于某件事情;努力可以激发你的能力并成就自己。在这样的心态看来,你没有必要立刻擅长某件事情。事实上,做一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反而更为有趣,因为通过做这样的事情,你可以拓展你自己,并从中学习。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仅追求挑战,他们还以此充实和提升自己。失败可能会让你伤心和失望,但是成败并不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实际上,失败是一个让你加倍努力的理由,而不是一个让你退缩、放弃和拖延的理由。”

  所以,当你认为成败决定你这个人本身的价值,你就容易因为完美主义而拖延,相反的,你认为失败并不代表你这个人本身的失败,而且失败可以让你获得更多的学习和成长,你就不容易因完美主义拖延,同时更有动力和激情去尝试之前没做过的事情。

  对失败的不同看法是心理学上两种完美主义者——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者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不同之处。

  他们的第一个区别是关于对自己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除了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还相信自己有与这种要求相匹配的能力。而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不相信自己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但是他们又不肯降低标准,于是高标准只会造成他们的挫败感,遭遇失败时提醒他们自己的不完美。

  第二个区别是关于对失败的看法。适应良好的完美主义虽然同样讨厌失败,但他们会把失败看作成功路上必然的经历,并能在失败后很快调整自己,重新出发。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一旦失败,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各种“我就是没用”“我就是差劲”“我就是丢人”的谴责便开始对自己进攻了,这导致他们的情绪溃败,无法再继续做事。

  这是两种对失败的不同心态,如果要我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讲,即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以过程为导向。或者说,你是只看重结果的“成败论者”,还是看重过程的“过程体验者”。

  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者的拖延行为其实真正害怕的是失败,因为一旦失败就证明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可以说,拖延这个行为于他们而言,有降低他们工作效率,浪费时间等坏处,也有将他们从可能发生的失败中保护起来的好处:我不做,我就不是失败的,那我就不需要面对自己的无能与无价值感。

  我有个心理咨询师朋友,她最大的困扰在于她在写作上总是拖延。她有很多的感受和想法想表达,但是她始终无法将脑中的想法变成文字,和她搞工作室的同事让她写个文章,她也一拖再拖。我们就这个事情深入交谈,她和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情。

  上小学的时候,她的作文写得很好,常常被老师当范文念给全班同学听。有一次她妈妈带她去北京旅行,参观了北京***。回来之后,她写有关北京***的作文。但是,这篇作文她写得有点虎头蛇尾。她们那时有一篇课文就叫《***广场》。她看了课文之后,觉得别人写得很好,而自己写得很差。老师也批评她写得作文虎头蛇尾。同学们看了她的作文,也嘲笑她写得不怎么样。

  这个事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