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文(一)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最开心了!早晨还没起床,一阵噼里啪啦的鞭*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新年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每个人脸上都笑逐颜开。吃过早饭,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爷爷一起去看一年一度的庆元宵民俗表演。

  刚刚来到大街上,我们便加入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向市**门前涌去。啊,宽阔的马路成了一个天然的大舞台,一眼望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只有万头攒动的人群。有扭秧歌的、有走高跷的、有舞龙灯的……那五彩缤纷的**、绚丽多彩的绣球,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别有一番情趣。

  先来看看那群扭秧歌的阿姨,一个个身穿色彩鲜艳的**,手持红绸绿扇,真是抢人眼球啊!随着美妙的音乐,她们踏着整齐的步伐翩翩起舞。时而高高跳跃,舞动的红绸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时而聚成一团,一层一层地打开美丽的扇子,像一片片娇艳的花瓣在悄然绽放;时而又分散开来,绕着舞台行云流水一样从观众面前“飘”过,时而又高举灯笼,跳起了欢快的灯笼舞。敲锣打鼓的姑娘们也不甘示弱,用足了劲儿把大鼓敲得咚咚响,长长的头发随着鼓点的节奏在脑后甩来当去,看起来神采飞扬。

  突然,一条腾飞的巨龙赫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太帅了!龙头高高地昂起,身上披着一层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真像一位披着金甲的大将军!它的身子活灵活现地翻滚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龙珠含在了嘴里。观众们驻足观望,啧啧称赞,舍不得往前移动脚步。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踩高跷的表演现场。演员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这时,一个演员没有站稳,眼看要摔下去了,大家的心全提到了嗓子眼儿,聚精会神地看着他,一动也不敢动。可他却“蹬蹬蹬”地往前连走几步,一挺身,又稳稳地站在了高跷上,还扭过来冲我们做了个鬼脸,真是一场虚惊啊!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

  看完了精彩纷呈的民俗表演,我又开始期待晚上的烟花和水灯展了,香甜的汤圆也在**着我的食欲,啊,多姿多彩的元宵佳节,我爱你!


  元宵节作文(二)

  元宵节,除了传统的吃元宵、赏花灯外,另一个传统项目当属猜灯谜了,它可是一道文化大餐哦。这不,上周六下午刚吃过饭,好友就叫我一起去朗曼新城猜灯谜呢。

  来到灯谜活动处,还以为会有一个很气派的场景呢,谁知地方不大,但仔细看细细的绳子上却也挂有不少的谜语。来,我们一个一个仔细看看。

  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谜语是“梅竹菊”,打一植物。看到这个谜面我顿时觉得它缺点什么,哦,想起来了,“梅兰竹菊”不是花中四君子吗?漏了一个“兰”字,那谜底不就是“吊兰”嘛。哈哈,思维正确,我肯定答对了,于是果断地抽下了谜语。我为自己高兴着,首开得胜,一下子调动了我猜谜的积极性。

  继续往下找,第二个引起我关注的是“固若金汤”,打一河北地名。我去过河北的保定,所以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然后再对照一下谜面,固若金汤比喻无比坚固,保定,没错,就是它了。

  “姹”字,打一常用语,我一看就马上说出了**,对,就是宅女,这个太简单,谜底就在谜面上了。

  “每天都**,年底要**”,打一物品,这个谜语有意思,朋友老公笑了,说这个是挂历。我们品味着,嗯果然是的,后来大家又想到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日历,因为每天都要撕掉的,即**。

  “多留一半”,打一节日名,朋友一下就猜到了**,笑着说是除夕,可不是吗,“多”字由两个“夕”字组成,留一半也就是去除一半,当然是除夕了。

  “打牌英雄”,打一电影名,看到这个谜面,一下子引起了爱玩的我的注意,是《赌王》?不对,好像没有这个电影名,应该是《赌圣》吧。

  “千里江陵一日还”,打一节日。这个应该会,因为我国的节日我们都知道,一个一个对也能对出来呀。是重阳吗?但感觉意思不对呀,但只有它比较接近了。

  接下来就没那么顺利了,有的是打中药名、历史人物名、书名、地名甚至是*位名等,哎,只怪自己知识面太狭窄,这些统统不会。于是就刻意地去找字谜,因为以前曾看过一本巧猜字谜的书,自己感觉这个会相对容易些。

  “当下需小心一点”,我脑子飞速地转着,用会意法来揣测着,需就是要有的意思,下面有个心,那岂不是忐忑的“忑”字?

  “人人加一点,不做太字猜”,这“人”字上加上一点,明明就是“太”字,偏偏谜面上专门指出不是“太”字,那是什么字呢?我和朋友都在手心上比划着。突然,朋友说是“卒”,你看“卒”中的三部分不正是应了谜面中的“人人加一点”?她的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真真是好有趣的字谜。

  “巧夺天工”,夺可理解为去掉,关键是去掉哪个字里的“工”呢?我们在一起斟酌着,“巧”字去掉“工”好像不是字了,那是“天”字?对,“天”去了“工”是个“人”字。看来集思广益,聚大家之力,效果不错。

  朋友猜字谜的水平挺在行,一连猜到了好几个,分别是:

  “赤拳扳倒山”,朋友说是“扫”字。我问这是怎么回事?答曰,赤拳可理解为提手旁,把山倒过来就是“彐”,和“扌”合在一起是个“扫”字。嗯,有道理。

  “写下面”,从字面意思就知道“写”字的下面是个“与”字。

  “武”打一字,武,用别解法即非文,非文写成一个字就是“斐”字。

  同样方法“木乃伊”,用别解法即古尸,写成一个字就是“居”字。

  要说最有趣的当属成语谜语了,很多一个字便可成为谜面,谜底揭开时让人顿感恍然大悟。

  “骡”,打一成语。儿子问我,“非驴非马”是成语吗?我看了看谜面,高兴地对他说,当然是了,恭喜你答对了。

  “尖”是什么呢,上面小,下面大,应该是自相矛盾吧。

  “呀”,有牙有口,我们刚开始不约而同想到了牙牙学语,想想不会这么简单,且有点牵强。后来终于想到了一个更好的**,唇齿相依。

  “忘”,心亡,别意就是心死,是死心塌地。

  “判”,一刀两断。(www.lz13.cn)

  现在回味起来,这可真是一次难忘的猜灯谜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很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