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酒泉子为记叙文(一)

  潮涌四起,震耳轰鸣,在江面上画出一道弧线。接着,越来越近,他就站在堤坝上,看着潮水涌来,却无法动弹。他想叫,但脸部肌肉连抽动一下都不能。潮水涌上天空,渐渐把一切都遮掩,最后,向他俯冲过来……伴随一声更接近于哀号的尖叫,他本能地坐起身子,已经汗流浃背。多少个夜晚,他只重复着这样一个梦,重复着一次次惊醒,重复着哀号、叹息、回忆。窗外火光朦胧着,偶尔有一阵稀零的马蹄声,顿时沙尘扬起,那是蒙古人的铁骑。

  他记的清清楚楚,不只是因为那是八月最繁华的时期,皇帝观潮的日子,也因为那是大宋留给他最后的回忆。生活在他的时代,观潮的人有多少?请想象一下,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国都突然寥无人烟,几百万人都挤在一条上百里长的大堤上,几十条大路小路堵满了车,人头攒动。有人是来看潮的,也有人是来看达官显贵的。而那些达官显贵,都坐在岸边的牌楼上,楼下几千面鼓,配合着几千双赤膊的有力锤击,发出极限的声响。那时的他很年轻,每次都会找一个空无一人的地方,安静地看潮。当然,要安静是做不到的,几千面鼓的响声,与潮水的翻腾声配合在一起,起初鼓声覆盖了潮声,接着潮水越来越近,从一条直线变成了一捆线,一面丝绸,一座城墙,一片雪岭。潮水声压过了鼓声,把交响乐推向了高潮。这时,便能看到潮上几十个赤裸着身子的汉子,举着大宋军旗,在江面上翻腾。声音混成一片,耳膜似乎不再震动,跟着眼前也是白茫茫一片。潮水退去,似乎大海也已经空了。把那些被打碎的思维重组回来以后,他竟有些不习惯这久违的安宁。

  年年都要经历一次这样的观潮。其实,很多细节他都已经忘记,而唯一让他深深铭记的是当年观潮时牌楼上挂着的和水手们手里拿着的大宋军旗。细细数算,已经几十年再没见这军旗了,这几十年,发生了太多太多,打仗了,出兵了,兵败了,人逃了,宋灭了,元兴了。当他发现这些事情他一个个都已记不过来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老了。如今他已搬到一个永远也看不到大潮的地方,但每一个夜晚,那些军旗,那些潮声,都还历历在目,历历在耳。

  天亮了,门外的蒙古兵营传来集结的号角,他该起床了。不管是一个人死了,还是一个朝代灭亡了,生活却还依然要继续着。


  改写酒泉子为记叙文(二)

  是那惊心动魄的潮头奔涌,还是浪谷波峰上的弄潮英姿?总教我长忆起钱塘观潮的胜景。那杭城的人啊,似乎就在那一日之间倾城而出,钱塘的江堤陡然就增高了一截。

  潮水从远处、从大海的深处,转瞬之间就蜂拥而来了,来到了人们面前,来到了人们的脚下。我真怀疑是不是大海的水一起奔涌而来,不然浅浅的钱塘怎么会倏地就成了水的城,浪的山,波的峰?

  潮水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和喧响。听啊,那是千万匹战马在嘶鸣,那是万千支刀枪在奋击,那是无数面轰天大鼓同时在擂响!整个钱塘充满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一声比一声猛烈,一声比一声凄厉。潮水疯狂地汹涌着,遮没了远近大小的村庄和楼宇。它从我们的脚下扑了过来,响雷般地怒吼着,一阵阵地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的身上。

  就在这潮水奔腾和轰响之际,一叶飞舟在波峰之间或沉或没。人们都惊叫着,攥着拳,扪着胸,几个胆小的女孩捂住了双眼,又不时从指缝间偷窥一眼。那个手持红旗的男儿正在潮头上随浪头起伏,他似乎就和那怒吼的波浪紧紧系在一起了。还不时地跳起,卧倒,转身,翻着筋斗。有几个心细眼尖的女子惊呼道:“快看啊,他手里的红旗都没有沾一点水呢!”啊!钱塘江,钱塘潮!我总是忘不了,忘不了那惊心动魄的狂潮,忘不了浪谷波峰上的弄潮英姿,忘不了钱塘堤上红男绿女的昂扬。即使在梦中,我多少回仍然心旗摇荡,仍然感奋异常。


  改写酒泉子为记叙文(三)

  常常回忆起那观潮时那扣人心弦的壮观情景,那舞波阻浪的雄伟的景象,那人山人海的宏大的场面,飒爽英姿的弄潮儿高超的弄潮技巧都令我无法忘怀。还清晰的记得那满岸的人群,摩肩接踵之时又满言笑语,共同企盼这那浪随天拥的壮阔景面。

  放眼岸边,地无空席,人群皆垫脚相望焉。在不经意间,潮水如玉城雪岭一般连天而来,似乎海水都要被淘空注入这高伟的水柱。蓝色瞬间见水与天容于一体。那气势,难以言表。声如雷霹。巨大的浪潮震动着,摇撼着,激荡着,飞射。

  顿时鼓声四起,眺首远望。两岸早已续足劲的博浪者们,气势汹涌的向大浪冲去,这也正是弄潮儿展示自己本领的时候了。(www.lz13.cn)他们时起时落,时隐时现,好似立于水面,如履平地一般,而手中的大旗的下角一点也不沾湿,他们向人们展示着国人的英勇,奋进。潮的喧嚣,浪的激荡,勇者的无畏——我经常梦到那奇伟的景象,那一个个片断式的镜头让我又有如临其景一般。

  梦醒后,又是是一阵恐浪之大的惊怕,英勇无畏的敬佩,明朝再往的决心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