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海花》读后感(一)

  合上这本书我能想到最多的便是闷油瓶(张起灵)。觉得他淡如止水的神情,冷淡平静又让人安心的背后有一种孤寂,一种无法言喻的沧桑悲凉。他也许只是习惯了一个人去承担,习惯了波澜不惊。我们没有见过他的悲伤,却不代表他不会悲伤。

  《藏海花》中,喇嘛庙内,天井边的那座张起灵的石像,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小哥一张哭得脸,挨千刀的闷油瓶从未有过过多的表情,但那却有雕着他哭得的石像。我无法考证他是否有真的哭过,但他是人。他并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怪物。难道只是因为他冰冷的外表与非凡的身手让我们觉得他能背负一切么?我第一次觉得真切的感觉到他是个人,他也会难过。人的情感,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的冷漠。他有他要守护的东西,他有他要背负的命运。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一个人会失去自己的记忆。从闷油瓶那么淡然的话语里头,后面藏了多少情感,我们究竟又知道多少?

  如果他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也许一切就不同了。他也许可以不用忘记记忆,不用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不用去承担这一切一切,也许并不应该由他承担的东西。但他姓张,从小过着与别人不同的生活,也许也被别人决定了命运。他是起灵,张起灵。所以他甚至比族人背负的更多。

  而这些背负,沉重到了需要他抛弃不必要的情感。表面的冷漠,究竟是他牺牲了多少,究竟是被扼杀了多少那些人所本该有的情感?

  他没有母亲照顾的童年,在繁多的家规下训练,也许不到十岁,那瘦小的身子便下地倒斗了。残酷对他来得特别早。又黑又冷的日子也许他在幼年就经历过了。坚韧不只是可喜亦或是可悲的成为了他的习惯。

  这,就是张起灵。

  藏海花,那些深不可测的悲凉,都隐匿在了延绵雪山腹地的背后。那些谜团又有谁来解?小哥的泪,又由谁来擦干?


《藏海花》读后感(二)

  “许多秘密的解禁,就像是染料的稀释,有一天总有一片会**大白”——吴邪

  枫叶放寒假了,不用上班了。从大连回到家里,又是蛰居一个冬天。大超告诉在QQ里告诉我《盗墓笔记》出大结局了。兴奋之余又多了一丝丝怅惘。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遍,读到从稚嫩到被推搡到社会,终于等到结局了。

  大年夜,看完了没有老赵的春节联欢。家人都休息了,我打开电脑安静地读完了《盗墓笔记》的结局。看完后,又反复读了几遍最后的文字。然后仰对天花板怅然若失。此刻书中的情节掺杂着围绕着盗墓的往事在记忆深处拥堵着,没有头绪地纠缠着,模糊的界限已经超出了书的本身。

  闷油瓶只身走入长白山深处的青铜门中,孑然一身,守护着世界终极的秘密。那扇用人血淋冻着**封存的巨大的青铜门,阴兵借道曾经来往过。而青铜门后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空间,三叔没有回答。只剩下一个让人捶胸顿足而又无限神往的空白。胖子陷入了失意后的消沉,独自留在了巴乃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吴邪回到了杭州继续经营着三叔遗留的产业。在百无聊赖中木然地回忆着曾经的一沟一壑、一波一澜。从七星鲁王墓、南沙鬼船、雪顶天宫、蛇沼迷城到最后的张家鬼楼,一切的一切仿佛黄粱一梦。只是梦醒后,三叔走了,盘子死了,阿宁死了,大奎死了……只留下吴邪心力交瘁地还在纠结着一团团像乱麻一样的谜团。

  对于一个学文学的人来说,我能够接受这样残缺的结局。甚至在渴求,无论怎样,只求一个结局,让这样一段断断续续的、费时费力的精神旅程终有一个归宿。

  恍惚记得,真正对《盗墓笔记》痴迷,是因为失恋后的失眠。每天都囚禁在恍惚的切肤之痛中,连夜里也难得轻松。夜里越安静,就越难以入眠,每天都在空白时间的折磨中煎熬。那时候偶尔在电驴上看到了青雪版的有声版《盗墓笔记》,索性下载到MP3里,每天11点,准时**听。这无疑成为了一剂良药,每一个夜晚都变得有了色彩,有了滋味。就这样,听完《盗墓笔记》的更新段,在不耐烦地等候中,我又去跟三叔博客的帖子。在这段闲置的时间里,我又听了《茅山后裔》、《黑狱》、《鬼吹灯》、《大漠苍狼》、《怒江之战》……到后来,又重温盗墓。在旅途中,在散步时,在睡前,在课间,反复地听盗墓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到后来,我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如数家珍。再后来,小白和朱琳也跟着我一起听。回忆起来,在大学的时光里,我真的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带着耳机度过的。

  大学里,也经常和鸡哥、柏爷、七条、大超、小白、小光讨论盗墓的情节。讨论盗墓里如同乱麻的伏笔和秘密;讨论最让自己胆寒的细节;讨论对各个人物的褒贬。盗墓算是成为了一种我大学生中的潜在的记忆符号,而这样的符号也随着时间渐渐模糊了。


《藏海花》读后感(三)

  工作了半年,又是寒假。到新华书店闲逛,《藏海花》和《盗墓笔记》一样的封面的风格闯入眼帘。我兴奋的扑过去,真的是三叔的作品,不是伪作!还说什么,买下!记忆符号又奇迹般地串联了起来,活生生的。

  这是一段继盗墓后的又一段吴邪和胖子的冒险经历。在吴邪的口中,追寻那些没有解禁的秘密已经成为命运催动的莫名动力。这个过程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已经变得不重要。他们来到**,循着闷油瓶的笔记溯源。在探寻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在香港而来的张家后人,并和收购裘德考公司的海外势力联合走向雪山深处。在喜马拉雅茫茫的雪峰中,又一道青铜门出现了。而在这道门之后就是小哥要守候下一个十年的秘密。关于蛇眉铜鱼的秘密虽然没有提及,但是出现了新的关于张家,关于汪藏海的信息。也应运出现了新的标志性符号——蝎子图案。

  这一本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小哥传奇性的童年,解释了他成为张起灵,成为张家族长的历程。因为是孤儿,因为有特殊的体质而被张家**作为小墓道摸金工具的他,有着与世界毫无关联的漠然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段,三叔算是自圆其说。而关于闷油瓶的神秘感,也被一层层拆解。书里反复出现了小哥的雕像、画像,还有喇嘛口中的描述。让小哥在人们的谈论中一次次似是而非地回归,终有了无音信。三叔一次次给读者带来希望,又一次次把这希望熄灭。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徒让读者从惊喜到失望再到失望中唏嘘不已。

  胖子从消沉中恢复过来,还是那样落拓不羁,依然是那样满嘴跑火车地刷着小聪明。三叔在这几年的写作中把胖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到登峰造极。这部续集中的胖子依然不愧为全书的灵魂级的、最卖座的人物典型。可以说,从《鬼吹灯》的同人小说走来,三叔对胖子的塑造已经超越了天下霸唱笔下的王胖子。

  书中提及到禁婆、诡异的录像、黑金古刀、雪崩、战国帛书、嗜血的虫子、青铜铃铛……这些细节,无不让盗墓迷在记忆中又神游一番,有一种追个溯源的体验感,又重新拾起了久违的好奇心。

  关于**,近来很多悬疑探险类的通俗小说有会有涉及,比如前一段时间风行一时的河马的《藏地密码》、杨志军的《藏獒》等等,而鬼吹灯里面也有《昆仑神宫》一段故事。果不其然,三叔也开始把文墨集中到**。不知道个中机巧是否有什么相关之处。但是,**确实我国现有的一处非常具有神秘感的所在。不消说那具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藏民族风俗这些尚有待文化界进一步开发的人文资源,最是那茫茫雪山上的自然风光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达,越来越多的关于**的谜底也必然会揭晓,为世人所知。我猜想,这一段**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鬼吹灯》也出了续集,(www.lz13.cn)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杨铁三角完美回归。打算马上网购一本。而盗墓中的铁三角却还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聚首。那些尘封的秘密何时才有一个让读者满意的交代。当当网上并没有《藏海花》的下一本,估计三叔又犯**病了,耐心期待吧。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