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一)

  我读了英国侦探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书中写的是一场大雪迫使整年都处于满员状态的豪华列车东方快车,停了下来。早上,却发现少了一名乘客,一个美国人被刺了十三刀,死在了他的包厢里,而门却是反锁着的。

  读这本书很多人都说要读两遍,因为读一遍很容易忘记凶手是谁。而我第一遍也忘记了凶手,读第二遍竟然还没搞清楚凶手。于是,我读了第三遍,才知道凶手是谁。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很有逻辑性,也有些趣味,就连金庸先生也说它布局巧妙,谜底又十分合理。

  最后,波洛先生揭示出了两种答案,正确的是第二种,十二个人是凶手,但他们是正义的,所以波洛先生宁愿相信第一种。

  我最开始本来想读柯南·道尔的小说,可是我发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不像柯南·道尔的小说那么枯燥,比较容易看懂,情节有趣。总起来说,这是一本好看的小说。


东方快车谋杀案读后感(二)

  谁说西方就不会徇私枉法呢,这《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因为这样,让人猜不到凶手是谁吧,呵呵。

  看侦探小说的习惯,猜凶手是必然会做的了,但是这部小说简直让你绝望,12个凶手。你无法想象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断定一车人都同谋,通常都是猜测某人或者某几个合伙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赢了。

  这应该是很早之前的小说,听说n年前就已经有电影了。可惜的是我这人对侦探小说的兴趣来的比较迟,没有欣赏过该电影,据说颇为经典。如果看书的话,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长。只是我不太喜欢这个系列的翻译方式,比较拗口,读起来没有畅快淋漓之感。这应该是和书里面大部分都是欧洲贵族身份有一定关系,最大关系还是作者的写作方式,不是很对我胃口,虽然,大名鼎鼎的侦探小说家,希望这只是翻译的问题。

  波洛侦探的我只看了两本,印象比较空白,可能侦探就应该像福尔摩斯那样,叼着个烟斗。波洛破案的方式是推理,然后层层过滤,在脑子里面完成破案。和我一般理解的福尔摩斯式现场侦查调查,深入虎*甚至犯罪现场,案情重组等等,有点距离。我偏向现场感重的写法。(www.lz13.cn)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到《东方快车谋杀案》,波洛破案有点共性,例如,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前者是船,后者是火车的车厢,而且仅限于1节;都是人员复杂,千头万绪,谁都好像有关系,谁都好像没关系。这跟现在的流行写法不一样,我觉得当今的潮流似乎是,人物少,场景多,然后高智能犯罪,等等。

  《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那就是20世纪30年代着名的林德伯格**案。着名美国飞行员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飞越大西洋的人。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