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作品读后感(一)

  读了龙应台的作品《亲爱的安德烈》后,我感触非常深,其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这句话是龙应台写给安德烈的。一个人成功了,就有了成就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这是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结合在一起,便是快乐。安德烈是一个幸运的人,他是一个自由的人,他的生活充满了乐趣,他喝酒、唱歌、聊天、旅行等等。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虽然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母亲面前,我还是觉得安德烈的自由要得益于他的母亲,她不像其他的母亲给孩子制定了太多的不允许,在她眼里,孩子应有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为母亲无权干涉只能引导。不同的成长和生活背景使得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对世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对人生有着不同的理解。龙应台用书信的形式理解了儿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放下作为长辈的架子,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儿子交换彼此的想法,没有批判,没有责怪,更多的是理解,还有安慰。这就是我喜欢这部作品的原因,龙应台的作品值得大家一读。


龙应台作品读后感(二)

  龙应台在她《目送》一书中序言有提到,她的《目送》散文集中,中国大陆读者点击量最高的便是这篇《(不)相信》,她用她文人敏锐的目光推测这与中国大陆的社会现状有关。她说的不假,读这篇文章犹如涤洗双眼,而我用这更明亮的双眼好好地重新地审视了一遍自己,审视了一遍四周,审视了一遍世界。

  她说曾经信国但国有时不可信。是呀,当年屈原为楚国忧心忡忡,但是楚国统治者却从未重视他,最后屈原无奈跳江,被誉为一代爱国诗人。屈原爱国,屈原信国,但这个“国”在当时并不值得他爱或信,甚至最后成为中国的是灭了楚的秦国;她说曾经信历史但历史有时不可信。是啊,为列朝列代记载的史书多是前朝的史由后朝撰写,多少秘密被掩藏在历史长河阴暗的深处,我手中的历史教科书也许一半都是假的却还要将它奉若**;她说曾经信正义但正义有时不可信。是呀,也许特定时期的正义在有时就是不正义,以前嚷嚷着除四害,捕杀麻雀是正义,但现在就连蚊子也被证实是生物链重要的一部分,曾经的正义成了现在的禁令……

  龙应台把那些被世人无比推崇与信仰的圣物重新剖析,我从她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时,感到深深无力,难道一切都是这么黑暗吗,真的没有一束值得信任的阳光能把黑暗驱散吗?龙应台应当也在这个问题上挣扎过,不然又怎会投下那掷地有声的“但是我们可以相信……”。

  她说也许可以不信国,但可以爱那土地与人。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生息繁衍几千年,我们的根已深深扎进了这饱经沧桑的泥土,当年抗战时,让多少战士前仆后继魂牵梦绕的不正是那东北芳香的黑土地吗?也许国家并不是最完美的,但这里有可爱的人。媒体报道的感动人物是我们的榜样,邻里之间亲切的问候多让人心暖;她说也许历史不可信,但对**的无限追求是可以信的。现在的我们以改变不了文献的内容,但我们可以去探索,去辨定历史文献的真伪。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生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更何况古有司马迁司马光,今天有严谨的考古专家,有电视上详细讲解的历史讲坛。追求光明与**的心永不止步,尘封的秘密我要你水落石出;她说正义也许极为可疑,但是在乎正义比不在乎要安全。世上的确有两种正义,正义会随着时光变迁,但正义始终是被人理解的。曾今我们除四害,因为我们科学文化还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生物的协调共存,于是我们本着好的出发点却干了坏事。正义本身是纯粹的,若人人都有一颗正义之心,漠然的世界总会被温暖包裹、融化……

  回味这字字珠玑的言语,我感到我心中的光芒劈开了眼前的混沌。其实相信或不相信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以前信的现在不信了,以前不信的现在信了。终究还是要尝试去相信一下的,紧紧攥住心底的阳光才会觉得世界一片光亮。现在窗外正在电闪雷鸣,狂风骤雨,但我相信明早太阳会早早升起,普照大地,你觉得呢?


龙应台作品读后感(三)

  在龙应台的散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要属《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了。它点出了八十年代中国人的弱点——懦弱,对于那些自私霸道之人的一些可恶行为不敢指出,所以造成当时**的一阵混乱。

  龙应台虽说性别为女,但她理性的思维尖锐地指出了中国人的通病。的确,中国人一向讲究忍耐,但是忍耐是分状况的,有时你的忍耐往往会让那些自私霸道的人变本加厉,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后果不堪设想……也就是说,有时我们对这些人的忍耐会间接地害了他们。

  当然,许多人会提出异议,就如《生气,没有用吗?》中提到的,有些人对作者说,生气是没有用的。作者也提到自己很多“生气”失败的经历。许多人看到这里也许会决定以后不再“生气”,因为这都无济于事。那么,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

  众所周知,在上海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办理老人卡,以便乘公交车时可以免费。这本来是为老年人带来福利的,但没想到却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前天,我回家时乘了一辆819路公交车,这车上是有售票员的。车到了一站,上来一位看似50岁的女士。

  售票员开始收费,当来到她跟前时,她从包里掏出一张老人卡,递给了售票员。售票员把卡刷好之后看了一眼,可就是这一看,看出了问题,她发现卡上的照片与本人不符。

  “这是你的卡吗?”她试探性地问到“嗯,是的呀。”女士的神情显得有些慌张。“不太像吧,你跟我说实话,这到底是不是你的卡?”“哦,拿错掉了。”女士撑不住了,从包里又拿出了一张交通卡,企图把老人卡换回,售票员有些生气了:“我就说嘛,这上面的人明显比你老,你当我们卖票员都是瞎子啊?”然后对女士进行了一番训斥。之后对她说:“本来你这张卡是要没收的,上面有规定的知道伐?”司机大叔也对女士说:“下次不要这样了!”后来又有一位要下车的老伯对她说:“我老太婆69岁,我叫她用我的老年卡,她都不肯,她说不可以这样的。”

  你看看,这位已活了半个多世纪的女士居然违反了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基本做人准则——诚实。

  这件事是怎么解决的已经不重要了,重点是售票员发现并指出了这位女士的错误,她生气了!或许她一个人生气还不够,司机大叔也生气了!老伯也生气了!如果这辆车上没有售票员,如果售票员没有指出女士的错误,如果司机、老伯没有生气,那么这位女士一定会为自己的侥幸而庆幸,她下次还会犯错。可是今天有人生气了,女士受到了斥责,她或许会记住这次的教训,但假设她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她碰到的又是一个负责的售票员呢?如果全市的售票员都行动起来,我就不行她一辈子改不了这个错误。

  但如果你说,也没有用的,(www.lz13.cn)现在许多车上都没有售票员了,这些人还是会继续的。那么,上海市民,这就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了,如果我们行动起来,相互督促,所谓“生气”失败的事情还会发生吗?

  记得曾在网上看到某个论坛上说,上海再发达有什么用,**素质却是最差的。**素质差,就说明那些自私霸道的人太多,而那些受到他们欺负的人又太弱,才会形成这样的恶势循环。那么大家为什么不行动起来,做个敢气的人,一起反抗这座城市的败类呢?

  这时候你还能说生气无用吗?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