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色经典有感(一)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九十周年,我去图书馆借了本红书看,是写***的老师徐特立老师的故事。

  主要是写了徐老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长征路上,抗战时代以及解后各个时期的故事。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成立之初,原来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它的成员大多数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他们当中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义士,也有讨伐过袁世凯的勇将。这些老者数量不多,正因为少,才更显得他们难能可贵。而徐特立是五老中最年长的。他是在革命遭到失败时,勇敢地参加了共**,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关心下一代、省吃俭用的高尚品德。

  有一章讲到,领导给徐老配一匹马和一个饲养员,徐老不是给同志们驮东西,就是给伤病员骑。瞧,他总是想着、关心着群众。在长征的路上一个年过五十的老人竟把马让给别人骑,自已走上草地上。还有一次在抗战时期毛主席去看徐老,问他有什么困难,徐老不想给主席增加麻烦,什么也没提,他的秘书和主席说才知道要个热水瓶。到了北京后,徐老常常坐公共汽车去做报告、开会。一天下午,徐老失踪了,原来在他回来的路上人太多了,车来了他先让别人上,这样等了一班又一班,直到公安部派去的同志去接他才离开。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要多向徐老学习,学习他关心同志,勤俭节约。我们通常浪费很多,以后要学会节约,也要向徐老学习多为他人着想,多帮助身边的人。我也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壮。


  读红色经典有感(二)

  “没有共**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就没有新中国。”哼唱着这首歌曲,让我想起了《红色经典传奇》这本书。

  《红色经典传奇》这本书里讲的是革命时期的一些革命故事。最让我回味的是《井冈山》。

  《井冈山》这篇文章写的是:由于军民的生活困难,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一个“下山挑粮运动。”一天,**军长像往日一样下山挑粮。那年,**军长已经40多岁了。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了他。战士们商量,一起到**军长面前抗议,劝他少挑些,可是没用。中午**休息时,一个小战士把**军长的扁担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他就可以休息了。谁知**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做了一个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在上面写上“**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有人“偷”了。

  正好今年我也去了井冈山,井冈山上有许多纪念碑和古代的东西。其中就有一幅**挑粮上井冈山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的画面。这让我想到了他们当时在树下研究作战计划时的画面。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我们要发扬井冈山精神,创造美好生活。


  读红色经典有感(三)

  文/董恒秀

  今天我读了《红色经典故事》这本书,我被刘胡兰的勇气深深吸引,我仿佛看到刘胡兰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情景。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1946年被分配到云州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候补委员,1946年12月12日刘胡兰参与**云州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名**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当匪军逼问刘胡兰的时候,她一点也不慌张拼死不肯说出共**的秘密,被匪**铡刀当场刺死。(www.lz13.cn)刘胡兰当时15岁。毛主席听到,为刘胡兰同志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但她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现在,我们说在和平年代,很多人觉得没必要学习英雄,人与人只顾自己,不为别人着想,他们变得冷漠,但他们是否想到,我们今天的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用献血换来的,我们不应该忘了他们,我们学习的是革命主义精神。

  如果人们为**服务,例如当人家进单元门车子推不进去时,帮忙推下门;捡一次垃圾;给灾区多捐一次钱,那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小事。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品读红色经典的故事,怀念革命先烈,牢记革命先烈的精神并发扬光大,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