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一)

  文/李法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周恩来,这个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大公无私的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人民的好总理。虽然他一生的脚步之穿行在一个世纪中,但他走完了几世纪的路,他的灵魂将穿越整个时空。

  他拚搏一生,奉献一生。周恩来从一九七四年六月住院到一九七六年一月逝世,在这段时间里,他共做大手术六次,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身体还能坚持,他就要坚持工作。除处理日常工作外,还同中央领导人谈话160次,召开会议20次。这段时间里他共工作139天,其中每天工作达18小时至24小时的就有44天。周恩来在病重的日日夜夜,坚持不懈地工作,他是以生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他之所以呢坚持不懈的奋斗到人生的最后一页,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志气。

  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奋不顾身,坚守国土,抵制敌人。面对祖国和人民,他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人民的幸福。

  声明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传到辽远的后世。周总理不留骨灰,轻装而行,但他的灵魂将用永远活现在人民心中。


  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感(二)

  近期学生读书时我随手翻阅了《大有大无周恩来》,读后很有感受,今略写几笔,与大家共勉。

  周恩来总理,他一个完美的人,很难想象如果那十年里没有他这个国家将会怎样,他配得上伟大这个词语,更配得上这么多年来人民对他从未变更的爱戴。他就是周恩来周总理。

  他12岁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凌云壮志,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能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周恩来传》中我们可以知道,周恩来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那些发挥了巨大潜能的性格,多少孕育于走向败落的封建仕宦家庭,从小四处漂泊的生涯以及温馨的母爱。他幸运地有两个性格不同的母亲。嗣母温和,待人诚挚,办事细心,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年轻守寡,从不外出,于是也不许童年的周恩来外出,整天把他关在屋子里念书。由此陶冶出他的好学、好静、仁慈、礼让。他的生母则性格开朗,精明果断,有办事能力。周恩来小时经常在生母跟前观看她如何处理家族事务,学得一些办事方法和能力。家庭败落后,迫使十岁左右的周恩来开始扮演“当家人”的角色。熟悉中国民俗风情,明了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这条人生奋斗途径的人都知道,在近代中国,维系一个大家庭的生存与主持国务活动似乎并没有性质上的差异,至少在对“当家人”的性格素质上的要求上是这样。好面子的封建家庭,即使囊中羞涩,各种排场、礼仪、规矩也丝毫不可忽视。

  《周恩来传》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这位少年把亲戚的生日、死期一一记下来,贴在墙上,到时候便去借钱送礼,磕头应酬。这自然需要相当有分寸,有条理的交往能力和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揣摩。周恩来从两个已经去世的母亲那里,自然地继承下来的两种性格能力,是他能够扮演好当家人角色的重要因素。对于未来的政治活动家,这或许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周恩来他自幼渴望的是安定、和谐与维持,这使他养成善于在“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和务实的处世作风,并使他在后来繁杂的政治斗争中,体现出温和而热情强干,忍让而不失原则,谨慎而勇于果断等对立统一的性格侧面。一个才干不如他的人,如果扮演这些错综复杂的角色,(www.lz13.cn)就会以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知所措而告终。正是这种复杂而精明的性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周恩来的政治生涯何以如此漫长并丰富多彩。——这句话是尼克松说的,我觉得这很准确。《周恩来传》的作者记叙传主早年的生活,不失时机地突出他的两个母亲对他的影响,也许是要试图要说明这一点。

  从青少年开始,周恩来就很看不惯那些虽然不乏才干作为,但却内怀邀名之心,爱出风头的人。他也不是完全不重视个人的“名”,在一篇《论名誉》的作文中,他甚至把它视为“人生的第二生命”。但他心目中的“名”,更多的是具有道德意义的“名誉”,而主要不是反映个人利益的“名位”。显赫的名位,并不必然带来高尚的名誉。在他看来,若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靠虚声盗世,眩世眩目来获取名位,即使有了某种功业,也实在是名誉的罪人。

  周恩来能获得举世赞誉,与他青少年起就注重不私于个人的人格设计,并一生遵奉,不能没有联系。

  他的头衔或多或少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的生活应该是无忧的,华丽的。但是,多少年来,周总理过的是多么简朴的生活,他的勤俭节约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成为美谈。朱光亚同志曾回忆过这样一则故事:1961年专门委员会对当时第二机械工业部的一个规划进行审议,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还没结束,周总理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周总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似乎他从不对自己的吃穿有任何讲究,更不分等级贵贱,所以他才能更亲近人民,走进人民的心中。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高官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他们却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些人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错误的思想都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本初的人生观价值观。你们再看看周总理的内衣、睡衣、床单等等,就会发现,那简直是补了又补的“百纳衣”了。在用毛巾时,从不用力拧去水分,怕的是拧坏了毛巾。他的办法是用力握挤,说这样可以延长毛巾的寿命。刷牙时,总是用力把牙刷甩干,怕刷毛里留下水分,会把固定刷毛的细绳烂掉。我不知道当今那些天天泡馆子,从而欠饭账几十万、上百万的官员们,那些去国外参加会议而逃会到几千里外的地方去吃熊掌的市长们,读到周总理这些事迹后会有何感想,脸红吗?

  他在几十年的外交事务中,为争得祖国的荣誉、信誉、利益而呕心沥血的事实,也暂且不论。仅举一件小事,即可见总理拳拳赤子之心之一斑:他是有名的“大胡子”,又是一个最注重仪表的人。所以,刮胡子便成了他的一大负担。尽管当年的国产刀片质量很不过关,刮胡子时很疼。他还是坚决拒绝使用那些刀口锋利,刮起胡子来油光水滑的进口刀片。像周恩来总理那样做到细微之处的爱国,就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境界了。

  中国只有一个周恩来,不会再有第二个,这样悲壮而伟大的人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传奇。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