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围城》观后感

  文/钱小花

  看了《十月围城》这部电影我感觉我自己就是被深深的感染(比较血腥)到了。全篇并没有直接把孙先生讲述出来,也就是说孙先生这样的大人物看似是主角虚拟化,而把大部分的镜头转给了一群来之社会各界的小人物身上。讲述了他们是如何卷入革命,该片用饱含生情的镜头语言描绘了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强大的人格魅力唤醒了群众沉睡的意识-----商人、学生、脚夫、苦力、赌徒、甚至乞丐,这些人参与营救***先生的目的多种多样-----为了营救老板、为了兄弟、为了爱情、为了救赎,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谁。这些小人物各自怀着那些安静的灵魂依然静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人仰望和铭记。

  十月围城这部电影表面上在探讨底层群众在保卫孙先生这个悲壮的故事,更加深层次的在探讨,小人物与大人的关系。我的观点是,有些底层人士压根就不知道“我”今天要保护的是谁,就是迷迷糊糊的被拉去保护一个人。而知道这个人是***的恐怕只有清**那些对***的恨之入骨的当朝者,还有就是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新青年了,这说明了这场革命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而且非常致命隐患--------革命者缺乏群众基础。我记得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就是李重光与那些****的学生在大街上****的场景。我就在想,你在宣传**共和,**满清**的先进思想。那些底层群众听得懂吗?而你们这些学生经历过国外的思想教育,那些群众没有呀?所以,那些小老百姓会觉得,这些学生都疯了,不知道学习,天天要闹革命,闹革命是要掉脑袋的,得,我还是退而远之吧。所以说这也就是解释了,影片中呈现的那些来之社会各界的小人物为何卷入这场革命的原因,大多数不是为了真正的建立在**共和的国家,他们不懂那些,而是有的为了保护老板、为了兄弟情义为了爱情、为了救赎,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么做是为了谁。

  还有保卫孙先生的这次任务基本上的主力军不是学生,不是那些爱国志士,包括该影片的一个重要主线商人李玉堂,他为什么走向革命,我觉得其中一方面是**觉醒,另一方面包含了他对社长陈少白的情感在里面。陈少白失踪后给他留下一封信件,托付他继续完成保护孙先生的这次任务。还有一个就是该片的超级大反派清廷派遣的将军阎孝国。这个名字就是很有意思的,孝国,报效国家的意思。精忠报国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但是,在本片中这个孝国却完全成为清廷的奴隶。就是影片结尾,阎孝国、走下台阶他披头散发杀掉李重光假扮的孙先生,即便是陈少白大喊他不是孙文,他不是孙文,阎孝国依旧一步步走向那个黄包车,导演想极力表现阎孝国这个人物内心凶狠,愚昧至极,一心为朝廷当走狗的形象。孝国这个人物是值的深挖因为他与那些底层大字儿不识一个的人不同,他是进行过西方知识教育过的人,他是有接触过**思想的,还叫少白老师。然而,却说皇权乃天赐。这说明即使经受过西式教育也有可能不会改变思想。旧思想在当是的中国依旧根深蒂固,再不**觉醒,国之将亡。

  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现在,同样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对于国家是否能发展好,至关重要。你有没有被西方那些主流文化**。那天我和老师探讨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是很引起我的深思的,就是关于柴静的苍穹之下,是关于中国雾霾的事件。当时播放时就被封杀了,我还找特地找了资源看的。我那时就是有这种感觉,中国**怎么这样啊,不是规定群众有自由言论权利的吗?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知道原来那些调查的经费是有美国的一个组织机构提供的,还有那些经费也是有美国提供的。那为什么这么做呢?美国就是想通过你中国人自己的手来杀自己人,挑起你们自己的恐慌,窝里斗。这种方法就是文化渗透杀人于无形,你看你们中国毛病这么多,你看我们国家没有吧。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我去西安的一次经历,我从导游那听来的,他说有一个唐代的文物,是整块的马的石雕,原来有7块,在一战的时候毁掉了两块,然后二战的前,外国鬼子(这里特指美国鬼子)想把这些文物偷走,但是这些石雕太沉了,有好几吨重,鬼子就把这些石雕切成几块,偷运到美国,眼看要过几天运上船了,正巧这时二战爆发,于是这些文物才没被偷走。有些文物被偷到海外了,一开始的时候,中国想要回来,但是呢,美鬼跟联合国说中国没有保护文物的能力,就说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国家在参观文物的时候,游客摸文物的国家,(你一摸是爽了,但是你残留在文物上的汗液会腐蚀掉文物的)所以联合国就规定,中国无论在一战还是二战丢失于海外的文物一律不得归还。所以,我们要不回来,只有买回来还要看人家愿不愿意卖给你。日本规定本国人不得摸本国的文物,但是可以摸他国的文物。美国还怂恿日本人冒充华人,毁坏文物。然后美国人就向联合国打小报告了。

  真的,我就是觉得我们华夏儿女要好好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不要被外国的思想带跑遍了。多认同认同我们自身的文化,虽然钱少学的英语专业,但是我思想会坚定不动摇的。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思想理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