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观后感(一)

  看了《张思德》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既有对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服务精神的无比敬佩,也对他的不幸牺牲感到痛心。

  影片记录在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张思德同志是毛主席的勤务兵。他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默默地奉献。

  张思德同志做事非常积极非常负责任,总是跑步完成。影片开始就是他奔跑赶回演出节目的场景,煤油灯灭了,他主动扛着战友修好;主席开会,半途车轮胎坏了,只有换个新的才可以,为了不耽误主席返回的时间,张思德同志二话不说,硬是一路快跑数十里背着一个新轮胎返回,当他赶回时我们可想而知这位老八路疲惫的程度。我顿时感慨,像这样的老好人在*****中还有吗?没有任何要求、没有任何索取,只是那样积极无私地奉献,即使有,能有多少呢?但是在当时像张思德这样的人很多、很普通、很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他们往往不被人注意,往往也不为人所知,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中国革命斗争的事业。

  张思德同志也很有爱心。帮一个老大娘追猪,追了一圈又一圈,可谓是拔山涉水,而且还摔了几个跟头;照顾一个受了刺激的孤儿;帮助一位年事已高的老红军;还不辞辛苦的帮一个即将牺牲的团长约见毛主席。我们要认识到一点,他所帮的这些人并不是跟自己有多大关系,相反,而是陌生人,也没有任何报酬,完全只是自己的付出。

  影片中他的一个老战友是一个主任,经常说张思德心眼太死,到现在还只是个普通战士,而张思德却不以为然,总是很朴实的回答,只要为**服务,在哪都行。这个主任战友后来为了结婚而**集体财产,被判刑一年,妻子也离他而去。为了帮助这个主任战友重树信心,张思德几次探监,帮助战友成功的又找回了自我,并劝说战友的妻子,最终使他们又走在了一起。张思德总是能时时刻刻想别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替人分担忧愁,尽自己努力解决困难。

  张思德是个烧炭好手,当组织再次让他烧炭时,他却义不容辞的答应了。其实张思德也算个老红军了,像烧炭这样的任务完全可以不接受。但他却说,新人烧炭不一定能烧好,烧不好延安的百姓就过没有办法过冬了。想法很简单,但是他却始终从更多**的利益出发,更好的为**服务,做出自己尽可能的一份力量。也就是这一次烧炭,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片段。一天大雨不断,张思德去巡视炭窑,由于山体滑坡,张思德不幸牺牲。张思德走了,和他生前一样还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他那种辛勤朴实的作风应该继续发扬。

  毛主席深知张思德的经历,在他的追悼会上有感而发。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在这个演讲中,毛主席进而要求全党进:“因为我们是为**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只要我们为**的利益坚持好的,为**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从此,“为**服务”这句话流传开来,赢得了千千万万民众的信任,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

  如今,中国尚有八亿多农民,不少农民的生活还很贫困,但是也时常听到不少领导干部因贪图享乐而被判刑。可见,部分党员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这些人早已不是合格的党员,真正的党员应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服务为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思德观后感(二)

  以往,“为**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服务,怎样做是为**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在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奔跑的人,记住那张憨厚的脸,记者那个代表着一种精神的名字张思德,同时,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缅怀和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服务的人。


  张思德观后感(三)

  我是噙着热泪看完《张思德》这部影片的。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www.lz13.cn)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服务的诗歌。

  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