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影评(一)

  和陈英雄在威尼斯捧下金狮的《三轮车夫》相比,我更喜爱他的《青木瓜之味》,“越南三部曲”,以这个首篇最为清新,也最具诗情画意。

  电影围绕着一个叫梅的小女孩展开,小时候,她被送到一个有钱的大户去当佣人。因为她为人沉静乖巧,又秀气可爱,像极了女主人已经去世的女儿,因此深受其喜爱。梅的到来,为这个破碎的家庭增加了一层温馨和甜蜜的色调。许多年后,梅成了一个出落的美人**,而这个人家,却慢慢家道中落,衰败了下去。女主人忍痛将梅送给了另一户有钱的人家,家里的男主人是一个音乐家。梅的到来,为男主人和他的女友带来了更多舒适体贴的照顾。渐渐的,男主人被梅的那份古典气质以及其无微不至的照顾所打动,最终选择娶其为妻。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陈英雄曾经花费了许多精力研究过小津安二郎的作品,他的电影,也因此带上了浓烈的小津的风气,很好的继承了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诗歌风格。《青木瓜之味》这个名字,也许也正是因此而向小津的几部著名作品(《秋刀鱼之味》,《茶泡饭之味》)致敬吧。用几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内敛”、“沉静”、“婉约”、“平和”、“清新”。如同东方传统的写意画一样,淡淡的笔触,寥寥数笔,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极具乡土魅力、安静而葱郁的越南,一个朴素亲和、一尘不染的**,一段简约美好的人生和温婉细腻的爱情

  相比于美国电影里那个战火纷争,贫穷破败的越南。陈英雄所描摹出来的越南,是一个唯美清新的世界。东方美成了整部电影最大的魅力所在。一系列的长镜头、空镜头、自然物象的写意、蒙太奇的交错,将整部电影讲述的充满了诗意,如同散文一样,“形散神聚”,以优美的渲染绘制出一个个干净安详的镜头,打破了故事的情节,来推动电影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青木瓜之味》就是一个理想的越南,是陈英雄梦中的故土致美的那一面。

  意象,是东方美学里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陈英雄将各种具有浓烈越南美的意象构建进了影像之中,以此来表现电影那股浓烈的东方诗意。

  青木瓜是最重要的一个意象,青木瓜是越南最有代表的植物了,传统安静的越南人家小院和街道边,随处可见的都是青木瓜树。青木瓜的枝叶的茂盛浓绿,相对于湿热的越南,就充满了清新的美感,清凉舒爽。电影中,一方面,青木瓜到处融入了越南人的生活,从精致的菜点,到日常的解暑水果,再到房屋的装饰,无不体现了青木瓜的美。另一方面,电影主人公梅和青木瓜,也有着不解的情缘,梅经常和青木瓜同时出现,尤其许多蒙太奇的运用——将青木瓜和梅反复的交叠——赋予了梅青木瓜的特点,青木瓜之味,就是梅之味。梅的存在,给周围的人,带来了舒心,带来了体贴,也带来了清新。特别的滤镜和光线的效果下,青木瓜那洁白纯净光滑细腻而放着光泽的籽,如同珍珠一样灿烂。青木瓜青色的外衣内,是如此珠玉的纯净之心。这何尝不是梅的真实写照?梅外在的青涩羞怯,内在对美的向往和沉静,就是青木瓜的甜美滋味啊。青木瓜——梅——青木瓜——梅……导演反复如此的切换镜头或者让两者同处,就是在不断强化这样一个概念。交叠的蒙太奇效果,既赋予了青木瓜最清新的滋味,也赋予了梅最温婉的形象。两者的互相交叠,形成了“1+1>2"的感染力。

  为了配合这种东方式的古典美感,除了青木瓜,导演还搭配了更多优美的意象,来衬托这份美。青蛙的鸣奏、知了的聒噪、木瓜树上缓缓流下的乳白汁液、湿热里忙碌搬东西的蚂蚁、还有那个微笑的佛头,都将这种东方式的内敛和沉静,自然而含蓄的美深深浅浅、或明或暗的表达了出来。还有借助传统审美的大量留白——空镜头的使用,以一些绿荫覆盖的街道、光影斑驳的变换等,涂抹了一层更加神秘而似有似无的诗意氛围,如同雾气一样。

  相比于许多依靠情节取胜的电影,《青木瓜之味》确实做到了“形散神聚”的散文诗意境。整部电影显得波澜不惊,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以一个又一个意象的单镜头将情节轻轻推过。核心是梅的成长和爱情,除了几个重要场景稍作停留之外,大体的情节都是一带而过。梅的纯净开朗,永远都不带一丝阴郁,无论生活怎么变化、怎么辛苦,她脸上的沉静内敛的微笑永远不变,如同那个佛头一样。梅是一个具有典型东方古典魅力的美人,钢琴师在丰满妖艳的女友和清秀脱俗的梅之间,最终以心的选择,娶了梅。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气质而不是外表。

  更深层次的美感,则来源于电影对东方情愫的把握,尤其是爱情——东方式的爱情。

  梅的敏感和纯净,让她虽然渴望爱情,却不敢表露出来,她也爱美,也喜欢打扮,却都是悄悄的。无意看见半支口红,她忍不住悄悄试了试,穿着前女主人送的衣服首饰,站在镜前打量自己,钢琴师一回来,就急忙逃走躲起来,怕被看见。这个细节就体现出了一种传统的东方**的内心,渴望只能深深埋在心底,孤芳自赏,寂寞而美好。

  对于那个终身为年轻便逝去的丈夫守节念经的老太太,对于那个深爱着这个老太太而不忍心打扰其生活而一直默默注视着她的老爷爷,我们除了感动别无它话。这也是东方传统爱情观的另一面——隐忍和忠贞。她为那个模糊的他守了一辈子,他为那个梦中的她默默看了一辈子而未娶。这平平淡淡的一幕,就是越南人,东方文化里最美最感人的情怀。

  电影的画面十分精致,虽然从颜色上来说,有许多互补的鲜明的颜色,但是朦胧的模糊处理,显得虽然鲜艳却并不刺眼。鲜亮的红色,明艳的**,氤氲十足的绿色,都被一层淡淡的白给冲淡了那份刺目的鲜艳,而成为了诗意的又一个载体。这也是陈英雄记忆里越南的鲜活而唯美。配乐,同样采取了大量越南传统乐器的加入糅合西方乐器的精妙,铺陈了高雅婉转的声效,月琴、竹笛的朴素,钢琴的灵巧,也充分诠释了越南的意境是东西交融的。它的东方底蕴,它的殖民历史,都成了如今越南的往事记忆。

  《青木瓜之味》的成功,可以说它是一副大量使用东方技巧写意留白的西方油画,也可以说它是借鉴了油画光影**的东方水墨。没有任何的逢迎,没有任何的媚俗,沉静内敛的将一个清新优美的故事,一份敏感纯净的**情怀悄悄展现在世人面前。


  青木瓜之味影评(二)

  我在看陈英雄的《青木瓜之味》,这是一个剧情简单的电影,讲述一个叫梅的女佣成长的故事。陈英雄以一系列的长镜头,描绘了越南女子清新、质朴、善良、温婉的特质,梅,在主人家日夜劳作,冥冥中等待着她美好的结局。是的,她是幸运且美好的,她的结局如剥开的青木瓜籽一般地晶莹通透、美丽无比。

  真的很抱歉,我从来都觉得越南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常常会小觑这个邻国,他们的语言是那么难听——古怪的音调。可是这个陈英雄,让我不由得对越南重新审视起来,其实,不单单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因为陈英雄,世界电影人都对越南刮目相看。

  越南话,是我从小就熟悉的一种语言,这种熟悉来自于那个收听广播的时代。越战后,只要打开收音机,就会听到那种音调古怪的声音,大人说:这是反动言论,是敌台,不能收听。可能是逆反心理吧,大人越不允许的东西,孩子越是喜欢!

  现在,我看着越南电影,听着越南话,回到了回不去的童年时代。是啊,有多少岁月是回不去的,包括我那些由一部部电影所组成的日子,写下的这些文字,为的是纪念看过并喜欢过的电影。


  青木瓜之味影评(三)

  第一次注意到陈英雄的名字是早在2009年初,听说村上终于同意某人来拍摄他的成名长篇大作《挪威的森林》,觉着,村上自己看上的剧本与导演,那应该是部令人期待的。

  个人很喜欢村上的原著小说《挪威的森林》,也看了两三遍,2010年这部片子上映后,似乎导演陈英雄的呼声并不是很高,不少人认为陈完全脱离了里面人物的多个重要细节,人物的形象显得多有单薄。个人认为陈的难度便在于原著小说所树立的丰碑,在这个已有的高度上跨过去,且要在已有的高度上具有新的解读那就难上加难。所以我觉得关于《挪威的森林》,既然是村上这么些年唯一认同的一个导演来拍摄,那就是有其可取之处,更何况电影语言与小说语言的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将小说的原样照搬荧幕。

  最近看了不少陈英雄的电影,个人对其第一部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青睐有加,据说此片的所有投资来自法国,在法国搭设的摄影棚进行拍摄的,竟把越南西贡的热带雨林的景致表现的淋漓尽致,电影画面的精致度让你完全无法意识到这是发生在战争年代下的故事。

  本片最让我感触的是导演对每个镜头画面的处理及每个剧情所配的音乐。人物的语言显得微不足道,看画面,听音乐,加之人物的表情,如此寥寥几笔,便把情节向观众诉说的十分明白。怎么说呢,这事一个无声的境界,导演让每个镜头说话,而不是靠人物的语言与对话。

  关于这两个,从影片的多个细节可以看出。如梅来城里做女佣第一次醒来,青木瓜第一次在影片中出现,那是透过帘帐延伸到窗外的,这似乎有种隐喻,一种**朦胧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