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影评(一)

  《武侠》在戛纳上映之后,海外媒体一片赞誉,称其“推动了一个类型片”。而国内媒体则大多选择用“科学武侠”或“微观武侠”来定义本片。也就是在上映前夕,这已经超越了陈可辛、甄子丹、金城武和汤唯组成的“可真威武”组合成为了影片的最大噱头。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武侠”和“微观武侠”?这个片名能和周星驰代表作《功夫》比肩的功夫电影是否真的能为中国功夫电影开辟出一条全新道路呢?

  “破”在哪里

  悬疑推理类的功夫电影有过不少,最近的例子就是去年相当火爆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然而以往的影片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案件的层层推进来解开谜底,重点在于人物性格、形式逻辑以及对细节的把握。《武侠》对以往此类影片的突破在于解谜者徐百九是通过对死者身体所呈现出的特征来判断死者生前与人搏斗时所遭受的经脉、血液、内脏运行情况以及致死原因,在犯罪现场通过细节来还原搏斗场景,通过观察人生活、睡觉时的呼吸以及自身气场来判断人物武功的高低程度。这样的方式完全就是将人们以前对神乎其技的功夫概念化的感觉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并且通过动画的表现形式将血液、血管、内脏**的运动呈献给观众,因此才会得到“科学武侠”和“微观武侠”的称号。而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在以往的影片中绝对是前无古人。

  如果选好了“亮点”而没有好的“表现”那绝对算不得成功。《武侠》全片最为精彩的地方就是徐百九推理破案的段落。从他甫一出场、对尸体进行尸检时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到犯罪现场实地还原案发场景,再到对刘金喜“阴魂不散”式的日夜观察,环环相扣,细致入微,再加上略显诡异的配乐、出色的剪辑以及多变的表现手法,使得这一部分剧情相当紧凑,用很多影迷的话说,就是“颇有好莱坞悬疑电影的风采”。这其中,尤其以案发现场的还原段落最为好看,在这段中,陈可辛在武打场面中插入了大量的慢镜和特写,将左右故事情节的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用徐百九的视角来重现这一段打斗,也使两段本来在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成功结合在了一起,呈现给观众一种相当奇妙的感觉。除此之外,陈可辛还将徐百九这个人物的性格**成了两种形态来展现,颇得《神探》的神韵,这在以往的武侠电影中似乎并不曾出现过。而徐百九与阿玉初次交谈时的珠玑暗藏,以及刘金喜送徐百九至树林中时的惊心动魄,都是同类影片中的经典戏码。

  “守”为何处

  如果陈可辛能将这种特点保持到影片结束,那么《武侠》绝对称得上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然而就像所有武术套路那样,当你使出自己的一招绝杀招数之后,总要考虑是不是真的能完成绝杀,如果不能置人于死地,那么就必须要防止对方的反击,这时候就必须要做好防守。《武侠》就有这样的一招”防守”,而这招所谓的防守,现在看来就是陈可辛的保守。

  看过影片的观众一定都有这种感觉,那就是当徐百九回到城中、七十二地煞出现之后,影片像是被割裂成了两段一样,前后两段完全不搭。在前一段中,徐百九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一切破案线索、剧情发展都围绕着他来展开,而影片的核心内容也是徐百九内心中法律、规矩、物质与人性、情感之间的矛盾冲突;然而到了后一段落中,徐百九的地位迅速下降,反而刘金喜成了第一主角,故事也从悬疑转变成了最为烂俗的隐居、追杀。或许在陈可辛看来,如果一部叫做《武侠》的电影中没有了动作场面,没有了打斗,那么绝对不是浪费了甄子丹这样的功夫巨星般简单,很可能会造成影片上映后评论界和观众的口诛笔伐,因此权衡之下,还是将故事引回了传统的功夫电影叙事的节奏之中,殊不知这反而成为了影片的最大败笔。我们先不论陈可辛在这段之中到底寄予了多少对于“武侠”、对于“功夫”的理解与怀念,总之在很大程度上,它打乱了影片前一小时所营造出的悬疑氛围,而且双主角所代表的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也因为节奏的变换而使得表述变得极不完整,从一开始就追求的“科学性”也在这一段落中销声匿迹。因此,尽管甄子丹所设计的武打动作依然眼花缭乱、霸气十足,尽管惠英红、王羽依旧老当益壮,然而还是无法挽救剧情上的致命伤。

  可以说,正是因为陈可辛的这种保守和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影片质量的下降,再加上事后观众频频质疑的“伪科学”以及对最后结尾的不满造成了如今《武侠》口碑持续走低的现状。

  陈可辛的“武”与“侠”

  提到功夫,人们最先想起的一定是李小龙、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但是一提起武侠,人们的脑海中率先浮现的一定是金庸、古龙、梁羽生小说中的义薄云天的侠客,当然,还有内功、轻功、点*、兵刃等这些神奇的功夫,可以说,这些观念早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然而,陈可辛心中的武侠一定略有不同,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武打场面有多么精彩、人物功夫有多高强的时候,他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点*为什么可以将人体定住、人为什么可以运用轻功飞起来等这些问题上,因此,他在《武侠》中展现出来的才能是“科学武侠”和“微观武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城武饰演的徐百九就是陈可辛本人。

  此前陈可辛一直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徐百九会功夫,最终决定还是不要,其目的就是要表现一个不会功夫的人其实也可以拥有侠义。徐百九以前也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但就是因为自己的心慈手软致使两人被害、自己中毒,因此他才会相信只有法律、规则、科学不会骗人,这也是为什么刘金喜明明杀害的是两个贼人,徐百九还是要抓住刘金喜不放,因为他相信一个以前杀人如麻的**是绝对不会改邪归正的。其实在调查的过程中,徐百九的内心已经开始动摇,比如在刘金喜家吃饭时的对话,比如探子的一句“如果法律不能保证一个想做好人的人,可以做好人,那是个什么法”,当刘金喜选择放走徐百九、并且相信他不会再回来,而徐百九却执意申请逮捕刘金喜的时候,徐百九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他不是死于法,就一定死于侠。最终,在刘金喜的感悟下,徐百九心中“法”与“情”的较量终于以“情”的胜利而告终,这就等于宣判了他以前价值观观念的死亡,所以他必须死。

  甄子丹饰演的刘金喜/唐龙原是七十二地煞的二当家,但是在一次灭门案中良心发现,最终远走山里,娶妻生子,却不得不面对十年后组织的追杀。如果把法与情看作是影片的矛盾根源的话,那么唐龙无疑破坏了组织中的“法”,就是帮规。陈可辛之所以安排甄子丹自断一臂,一方面是向自己心中的武侠经典《独臂刀》致敬,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唐龙的侠义精神。他将组织给予的一切选择用自残的形式来偿还,这是一种侠义;十三娘要坠落山谷之际他奋力施救,这是一种侠义;自己的妻子孩子生命受到威胁,他奋不顾身,这是一种侠义;徐百九没有遵守诺言,但他依然愿意冒死让徐百九替自己扎针,这更是一种侠义。而这些侠义,在徐百九以前的生命中是不存在的,就是他一直不相信的人类的情感。

  当然,并不能说反派七十二地煞就没有情感。当他们看到唐龙“死了”的时候,那种悲凉的歌声让人为之动容,帮主看到唐龙少了一条臂膀时候的撕心裂肺的呼喊以及对唐龙幼年情景的怀念,都是有着充沛感情的人物。不过,由于这部分故事是在影片后半段才被加进去的,根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所以才会为人诟病。


  武侠影评(二)

  文/孙孟晋

  武侠电影到《卧虎藏龙》,已基本无路可走。胡金铨的禅味,张彻的血腥,包括“黄飞鸿”系列的无厘头,各种路数都已玩毕。直到李安的飞檐走壁,腾空游戏基本无人再能超越。其实,张艺谋试图制造张氏武侠美学,可是他对光影的过度依恋而失去了武侠精神的伸展。

  陈可辛,是一位很有企图性的导演,从《如果爱》开始,他一直在类型片上动足脑筋,他不想在前人的巢*里乘凉。而电影发展到今天,能往前走的,更有可能的是个人风格,而非类型。

  《武侠》上映之后,不少影评人对其评价并不高。原因之一是大家都拘泥于武侠这一类型片上的传统。显然陈可辛是离经叛道的,无论说它是“微观武侠”,还是“科学武侠”,严格地说,陈可辛的《武侠》还不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武侠片,他最多是打着武侠的旗号,在搞商业片的杂交。陈可辛太像是一位跨界明星。

  这是一部受环境所限很明显的电影,甚至连宽敞的打斗环境都缺乏。陈可辛自然不会去模仿李安,把威亚搬到云南的民居上。他是想借着致敬的名义,来颠覆一些固有模式。至少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汤唯,不一样的金城武,不一样的惠英红。而甄子丹,如今所有影片里打斗戏的教头,陈可辛要想颠覆他的形象,难上加难。他在《武侠》里的那些文戏,也没超越《叶问》。

  这不是一个很专注的时代,人的精力与爱好被无限撕扯,智慧比精神纯度更行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