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儿影评(一)

  在失恋33天已经火红的不行的时候,我很美邦地不走寻常路但是依然非常应景地看了这个带有浓郁鸿星尔克色彩的片子,果然是土逼南波万,然而看过之后很是欣慰,因为**电影里面,这一部在以后很可能会得到浓墨重彩的书写,至少我会,因为它的真性情,因为他的乡土色。

  听到这个名字以为最起码是一帮壮年汉子的故事,然而一切都如此出乎意料,四个老光棍,年龄加到一起几近三百岁,坐在一起回忆过去,总是那些发生过或者意*过的不风流也不下流的往日峥嵘,虽然忆来忆去都离不开脐下三寸那些裤裆中的坚挺往事,但无论多么沧桑的老头子最初也是热血沸腾眉眼清楚的小伙子,哪个少年不钟情,那个**不怀春,当年相互勾搭的时候也像黄土高原的飒飒烈风一般直白激烈,任凭黄沙漫天,只需干柴烈火一碰自燃,便是人间一大快事。

  但光棍们之所以成为光棍,必然是有着那些不为人知或显而易见的原因,具体到华北的农村而不是大都市中的剩男剩女,聚焦到卖西瓜的猥琐萎缩畏缩的老头而不是城市里成功潮流超一流的白领精英,**裸的刻画这些老东西直截了当的性事而不是假借爱情之名的长期卖**娼,便是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与唏嘘的光辉开拓。

  这是一个导演对生活的细微体会与人性的洞若观火,城市的题材往往会给人极强的带入感,因为电影的受众直指这些现代都市中的有着强劲娱乐消费能力的群体,他们能够为消费而消费,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生理需求去买单,被**电影骗过之后也不会像片中的老王一样享受了**女的坑爹打*服务之后愤然而起据理力争要求退钱,虽然这种方式有着严重的不尊重别人劳动的嫌疑,但这明显是**女违约在先,花了这么多钱干不成这么多钱的事,佛都有火。延伸的更远一些,**女最后口中的三哥是一个多么带有隐喻色彩的称呼,若不是有这些内里撑腰,她又怎敢如此胸有成竹屡次欺诈不爽。作为一个资深光棍,在如此两难的窘境之下去找黄米又是多么合情合理的事情,然而黄米们甘心服务的,却总是些钱多活好衣冠楚楚的已婚小**。

  扯远了,这部电影的另外一个出彩之处便是其宝贵的人类学价值,郝杰的镜头下,人物们都是活生生的土村态,纪录式的镜语虽然稍显粗糙,但确然留足了空间,蒙太奇的应用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片中出现的三次月亮的远景——前两次都伴随着男女之事中的低沉与娇喘,最后一次则变成了新闻连拨里小who见萨科齐的画外音;夕阳与群山的背景下,老杨与二丫头之间的对话显得那么诗意十足,没有特写没有近景,只是远山之下的绯红剪影就让人想到两人美好多情许有真爱的青春时代。如果有哪个学者能够深入到这种农村中,深入到村民们真实可见的生活之中,做足田野调查,那必定是一部气势恢宏堪比海蒂的《中国农村老龄单身男子性学报告》。

  正如前面所说过的那样,整个电影的制作很粗糙,而且在貌似纪实之外,有着很多刻意的夸张以及对中国农村的过度解构,所以很多地方就当做喜剧的笑点来看了,然而在笑点之外总是若有所思,虽然我不想说出穷山出欲汉,恶水生刁民之类的话,但无可置疑的是,在天高皇帝远的那些偏僻村落中,一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以及道德观的做法正存在着并将继续地存在下去。然而,影片之后,老王,二丫,二丫儿子,荤段歌手,老年男同等等群像都显得如此鲜活自然,接足地气,重口味之下,人伦之下,道德之下,是人性的光辉在牛逼哄哄的闪耀,这不是大明湖畔的安莲花,脚戴银镯的郭菊花,而是清纯的*****,破茧而出的罗玉凤,虽然看似难登大雅之堂,或是众人揶揄的对象,但骨子里,她们才是真神,坐在自己一手打造的个人宫殿里,面带微笑,直口直面,睥睨众生。


  光棍儿影评(二)

  当好莱坞科幻大片携带末日阴谋论在全球疯狂的圈钱的时候,当中国片商始终搞不明白市场需要什么而不得不跟风凑热闹的时候,当绚丽的视听效果像妖艳的**在银幕上放射媚眼的时候,当第六代导演拼了命靠近主流却总是被摔的鼻青脸肿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当代电影的生命力到底在哪里?所幸还有《光棍儿》这样的**影片,依然没有忘记电影有一种属性是对生活的审视。它不是为观众展示一幅画,而是打开一扇窗,当我们**向外看的时候,会发现有些风景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却真实的存在于我们的时代。人的生命是活在当下,电影的生命力也是关照当下。我们并不责备电影为创作顺畅而把时空置于遥远的**,也不苛求科幻片用精致的胡编乱造来蒙蔽视野,我们只是想为生活于地下的**电影留一个狭窄的巷道,让他向前走,不要被砖块砸死。

  《光棍儿》的风格和意识是对早期张艺谋《秋菊打官司》、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王超《日日夜夜》、李扬《盲山》等作品的延续,它再次走进乡土世界的深处,将超乎我们想象的生活状态暴露于镜头中,其无意中流露的辛酸,让我们对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就陡然感到绝望。《光棍儿》的主题是对偏远农村人们性生活的关注,在贫穷面前,道德的力量往往是微弱的,人的**受制于环境,不得不发出病态的**。但是在影像深处,电影依然想对中国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进行反思,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被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分析的淋漓尽致,却总是无法在实践中得到平衡的印证。

  因此,我们在电影中处处可以看到**的隐喻,导演在揭露现象的时候,也想为这种状况的存在寻求原因,而矛头无疑是要对准**。梁大头的手在劳动的时候被卷进机器,众人急忙推着他去医院,在他们经过的路边立着“抓**”的大幅标牌,广播里也正播放着激昂的**歌曲,狂欢与血腥的交织,暴露了一个时代的特征。村民们聚在一起看戏,一个演员登台表演了一段歌颂党的政策的快板,村民们似乎很不满意,纷纷叫嚷“来个荤的”,当演员开始唱荤曲的时候,特写镜头中可以看出男女老少脸上无比沉醉的表情。老杨杀了一只鸡款待新买的媳妇,但最后还是没有把媳妇留住,他只有去找**来满足性生活,镜头先是对准“建设开放繁荣文明的张家口”的标语,然后慢慢摇到老杨身上,他正走进富丽堂皇的酒店去问有没有**。老同性恋六软抱着老杨睡在床上,在他身上抚摸,脸上是猥琐的笑容,而电视机里正在播放***访问法国的新闻。在这个偏僻的村子里,**的话语和口号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它对改善生活所起的作用。

  荒诞和真实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有时候看起来荒诞的事情就是真实,有时候真实生活中总是充满荒诞。《光棍儿》中的村长媳妇趁丈夫不在家,走进光棍的家里,用自己的身体换来儿子**补习的费用。买瓜的商人被村民**,当他要开车逃离时,老头一下子躺在车轮下面,用自己的身体来捍卫这种强卖行为。老杨买了一个四川媳妇,但是女子不喜欢他,他只好转让给年轻的俏三。老杨在城里和小姐因为对“打*”概念的定义不同发生争执,被**赶了出来。这一系列情节都远远脱离我们正常生活的观念,它的荒诞中有一股悲剧的力量。但是生活在荒诞中的人却丝毫没有表现出痛哭流涕或怨声载道,他们的脸上始终是平淡和镇定的表情,似乎生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因此,悲剧本身并不重要,认识到这是悲剧才是最重要的。

  影像的意义往往蕴含在它特别关注的意象中,《光棍儿》中有三个意象值得注意:一是西瓜,种植西瓜是村子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村民性生活混乱的象征。老杨和村长媳妇在玉米地里野合时,梁大头和俏三的母亲**时,镜头都有对西瓜的特写,它的颜色预示了**的味道。二是炉火,熊熊燃烧的炉火象征着人无法抑制的**,当顾林调戏小姨子,老杨为新买的媳妇蒸鸡肉时,炉火的蹿升让镜头显得无比暧昧。三是小孩子,电影以小孩的画面开头,在叙事过程中也好几次出现两个玩耍的小孩。其意义在于对这个村子未来生活的思考,小孩长大后会不会也像这些老光棍一样,给我们提出了警告。此外,这个村子的人把**叫做“黄米”,以粮食的名称来代替性工作者,暗示了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同等重要。

  总体上,《光棍儿》是用一种冷峻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边缘生活,群众演员的**表演、长镜头、自然音响等,赋予镜头真实性。尤其是老杨和俏三去找村长评理的情节,电影采用固定机位远景摄影,黑夜中,观众远远的从窗玻璃中望进去,隐约看到屋里有人在争执和拉扯,声画形成对立,这种窥视效果形成了很好的客观审视。事实上,电影是在用有意识的画面构图来展现无意识的生活形态。失去媳妇的老杨回到家里,躺在床上看电视里的荤段子,画面将他置于右下角,电视在左前侧,静止镜头的沉默中蕴含着极大的张力。但是在某些细节上,电影还是有强行介入的僵硬痕迹。老杨把自己攒的钱送给村长家,村长媳妇让儿子放一首歌给老杨听,录音机里恰好放出一首光棍歌,这种寓意过于明显。被拐卖来的四川媳妇让人代笔写家信,她一边叙述,一边痛哭,过于强烈的情感渲染与电影整体的冷峻风格不契合。

  作为一部**电影,《光棍儿》题材选择的敏感性和对底层生活关照的态度都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也参加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影展,但收获其实并不好,没有达到当初贾樟柯和王超那样的轰动效果。这一定程度上与艺术表现的成熟度有关,它在叙事上存在线索不连贯和情节突兀的问题,在结构上存在素材堆积的状况,历时和现实的交织似乎也没有起到很好的表意作用。尽管如此,我还是深刻的体会到它的震撼力量,它所揭示的不是一个地方的病痛,而是一个时代的病痛,或者是一个民族的病痛。


  光棍儿影评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