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观后感(一)

  看了《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才知道中国的第一颗***差点在“最后一分钟”被搞垮。

  电视剧是如此描述的:

  ——1964年9月15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亲自去拜见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就对中国核基地动外科手术进行极其秘密的探讨。美苏两国秘密接触的第二天,***获悉了有关情况,立即主持召开了**专委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如果我们进行核试验,美国苏联有可能动手,摧毁我们的核设施、核基地。但不管他们怎么样来轰炸,我们还是要搞核试验。”“假如我们不搞试验,那么他们可以讲你们不行,你们怕。所以我们必须搞试验。”

  ——关于第一颗***试验的时间问题会议上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今年就试,还有一种意见是等三线建设完成后等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后再试。

  ——***:“国际局势对我们压力很大。主张晚试的同志主要是从这方面考虑,等三线建设完成,我们有一定的战略保障。”

  ——***:“美国人不想单独干,要拉上苏联,这说明他们还是心虚嘛。”“***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那就早响。”

  ——这是***有关***的又一句名言。他一语道破了***的本质,也一针见血地揭开了由***交织起来的国际关系的**。

  ***一锤定音。一个月之后,中国第一颗***爆炸成功

  历史证明,***的眼光就是高人一筹——中国***横空出世,美苏果然只能在一边干着急,眼睁睁看着中国一举闯进核俱乐部,**、**、卫星接二连三一气呵成,核大国地位从此牢不可破,中国的和平大环境从此有了可靠的保障。

  回顾历史可以明白,***当年为中国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的千载良机。

  1.中国爆炸第一颗***的时候,正是赫鲁晓夫倒台的时候。1964年9月美国拉苏联一起采取行动对付中国***的时候,正是赫鲁晓夫摇摇欲坠内外交困的时候,那时的赫鲁晓夫已经焦头烂额,自身难保,甚至打算出卖东德换取西德的经济支持。如此困境,能有多大力量和兴趣与美国人携手对中国搞这么大的动作?***看得真准:“美国人不想单独干,要拉上苏联,这说明他们还是心虚嘛”——与赫鲁晓夫没成交,心虚的美国人只好袖手旁观。

  2.赫鲁晓夫搞瞎指挥,把苏共分成“工业党”、“农业党”,把苏联经济搞得大乱。苏联1963年遇到严重的农业危机,不得不大卖黄金买美国粮食。1964年中国爆炸***的时候正是苏联经济困难、国内对赫鲁晓夫的怨声一浪高过一浪、**经济危机蓄势待发的时候。在那样的形势下,赫鲁晓夫即使没下台也承受不起冒袭击中国核基地、与中国公开武装冲突的风险。

  3.中苏国家关系大恶化虽然始于1960年,但苏联与美国公开联手对付中国则始于1963年与美国签定《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时,美苏联手对付中国核试验的合作大业才刚刚开张一年多,双方都是第一次、都不怎么摸底、都在互相试探、都怕上对方的当,都不敢贸然行事。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下手,必然要陷入与中国的长期武装冲突。美国对中国的抗美援朝记忆犹新,苏联也怕一旦陷入与中国长期武装冲突的泥潭,会被美国乘机抄后路,导致“****大家庭”土崩瓦解。由此可见1964年时美苏两国联手对付中国核试验的难度是最大的。单干心虚,联手不成,结果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谢去”。

  4.中国第一颗***爆炸正赶上苏联**。新上台的勃列日涅夫需要时间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无暇它顾,更顾不上与美国携手阻止中国进一步的核试验,这就让中国获得了完善实战用***所急需的时间。

  如果中国当时没听***的,而是听了那些“小心谨慎”“稳妥保险”的主张——退缩、“暂缓”、等待“战略保障”,结果将会如何?

  如果“等三线建设完成后等一两年、甚至两三年后再试”,那至少得等五、六年。而1964年之后的“五、六年”实际情况是什么?

  ——1965年(不到一年),美苏两个超级核大国向联大提交了“不扩散***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条约》正式生效。该条约中有一条规定:“非核国家不得研制***”。(据张爱萍之子回忆:“我和父亲讨论过,如果在条约通过前,我们仍然搞不出***来该怎么办?他说:‘……那会很麻烦的。***担心的正是这一点。’”)

  ——1965年,美国大规模卷入越南战争,战火直逼中国边境。

  ——1967年,苏联出兵中东。

  ——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宣布了“勃列日涅夫主义”——“有限**论”、“国际**论”、“****大家庭论”。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苏联反过来拉美国同意苏军轰炸中国核设施。

  这些历史事实足以证明,当年那些“小心谨慎”、“稳妥保险”、“暂缓”之类主意全是臭棋、馊主意:等“战略保障”的结果就是越等“战略保障”战略越没保障——短短几年工夫勃列日涅夫就站稳了脚跟稳定了内部,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义”,对“美苏合作主宰全球”的霸权战略越来越娴熟,对外用兵越来越肆无忌惮。1964年那样令人叫绝的历史良机再也不会有了。中国如果错过1964年的绝佳时机,搞核试验受到外来袭击的风险只会越来越大,而不是越来越小。

  更重要的是,正如周总理指出的:“假如我们不搞试验,那么他们可以讲你们不行,你们怕”——你能爆炸***而不爆,人家一眼就能看透你的老底——心虚了,害怕了,公开服软认栽了:我怕了你,怕了你们的联手打击,所以缩回去不试了。这等于向人家通风报信:我就吃你们这一套,今后你们如果联手对付我,我还会怕,还会退缩——人家一旦摸到了这个底,本来不敢动手的也敢了,从此中国还搞得成***吗?

  由此可见,当年所谓“暂缓核试验”的实际意义和真正效果等效于“放弃核试验”,只不过换了种好听一点的说法而已。

  搞过商业销售的人都知道,只要客户不立马成交而说“回头再说”,这笔交易十之**要吹。天下许多事往往只要不马上干,拖一拖就不了了之。“拖”、“等”、“暂缓”实际就是“反对”的代名词,当不能直截了当说“不”时最有效的反对办法就是“暂缓”。难怪有人说:“暂时”就是比“永久”少一天,也难怪***主张“只争朝夕”——对中国的***来说尤其如此。

  在这里,你不能不佩服某些人的文字技巧——不说“反对核试验”,只说“暂缓核试验”,谈不上“反对中国核试验”吧?而实际效果呢?却没什么两样。在***总理非常明确地指出:“不管他们怎么样来轰炸,我们还是要搞核试验”、“假如我们不搞试验,那么他们可以讲你们不行,你们怕。所以我们必须搞试验”的情况下还鼓吹“暂缓核试验”,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可疑。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同样身处高位(有权参与决策***爆炸);面对同样的情报(“美苏两国秘密接触”);面临同样的压力(美苏可能联手对付中国);有人看到的是对方强大、可怕(“美国苏联有可能动手”“国际局势对我们压力很大”),结论:退缩,“暂缓”,等待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