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崧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
  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维申及甫,维周之翰。
  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
  于邑于谢,南国是式。
  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
  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
  因是谢人,以作尔庸。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
  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
  有俶其城,寝庙既成。
  既成藐藐,王锡申伯。
  四牡蹻々,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
  我图尔居,莫如南土。
  锡尔介圭,以作尔宝。
  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
  申伯还南,谢于诚归。
  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
  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
  徒御啴々。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
  不显申伯,王之元舅,
  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揉此万邦,闻于四国。
  吉甫作诵,其孔硕。
  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注释

  1、崧:又作“嵩”,山高而大。维:是。岳:特别高大的山。毛传:“岳,四岳也。东岳岱,南岳衡,西岳华,北岳恒。”
  2、骏:大。极:至。
  3、维:发语词。
  4、甫:国名,此指甫侯。其封地在今河南省南阳市西。申:国名,此指申伯。其封地在今河南南阳北。
  5、翰:“干”之假借,筑墙时树立两旁以障土之木柱。
  6、于:犹“为”。蕃:即“藩”,藩篱,屏障。
  7、宣:“垣”之假借。
  8、亹亹:勤勉貌。
  9、缵:“践”之借,任用。
  10、前一“于”字:为,建。谢: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南。
  11、式:法。
  12、召伯:召虎,亦称召穆公,周宣王大臣。
  13、定:确定。
  14、登:升。
  15、执:守持。功:事业。
  16、因:依靠。
  17、庸:通“墉”,城墙。
  18、彻:治理。此指划定地界。
  19、傅御:诸侯之臣,治事之官,为家臣之长。
  20、私人:傅御之家臣。
  21、俶:厚貌,一说建造。
  22、寝庙:周代宗庙的建筑有庙和寝两部分,合称寝庙。
  23、藐藐:美貌。
  24、锡:同“赐”。
  25、牡:公马。蹻蹻:强壮勇武貌。
  26、钩膺:即“樊缨”,马颈腹上的带饰。濯濯:光泽鲜明貌。
  27、遣:赠送。
  28、路车:诸侯乘坐的一种大型马车。路,同“辂”。乘马:四匹马。四马一车为一乘。
  29、图:图谋,谋虑。
  30、介:亦作“玠”,大。圭:古代玉制的礼器,诸侯执此以朝见周王。
  31、□辶+丌,、:语助词,相当于“哉”。
  32、保:保有。
  33、信:真。迈:行。
  34、饯:备酒食送行。郿:古地名,在今陕西眉县东渭水北岸。当时宣王在岐周,郿在歧周东南,申伯封国之谢又在郿之东南,故宣王为申伯在岐周之郊郿地饯行。
  35、谢于诚归:即“诚归于谢”。
  36、峙:本作“偫”,或作“庤”,又作“畴”,储备。粻:米粮。
  37、遄:加速。
  38、番番:勇武貌。
  39、徒:徒行之士兵。御:御车之士兵。啴啴:众盛貌。
  40、戎:汝,你。或训“大”。
  41、不:通“丕”,太。显:显赫。
  42、元舅:长舅。
  43、宪:法式,模范。
  44、柔惠:温顺恭谨。
  45、揉:即“柔”,安。
  46、吉甫:尹吉甫,周宣王大臣。诵:同“颂”,颂赞之诗。
  47、其:是,此。孔硕:指篇幅很长。孔,很;硕,大。
  48、风:曲调。肆好:极好。

  译文

  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神明灵气降四岳,甫侯申伯生人间。
  申伯甫侯大贤人,辅佐王室国桢干。
  藩国以他为**,天下以他为墙垣。

  申伯勤勉能力强,王委重任理南疆。
  分封于谢建新邑,南方藩国有榜样。
  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新居来丈量。
  申伯升为南国长,子孙继承福祚享。

  周王下令给申伯,要树表率于南国。
  依靠谢地众百姓,修筑封地新城郭。
  周王下令给召伯,申伯田界重划过。
  周王下令给傅御,迁去家臣同生活。

  申伯建邑大工程,全靠召伯苦经营,
  墙垣厚实是坚城。
  宗庙也已修筑好,富丽堂皇面貌新。
  周王有物赐申伯,四马驾车真健劲,
  带饰樊膺闪闪明。

  周王赏赉给申伯,大车驷马物品多。
  我已考虑你居处,不如南方最适合。
  郑重赐你大玉圭,镇国之宝永不磨。
  尊贵王舅请前往,回到南方安邦国。

  申伯出发果动身,周王郿地来饯行。
  申伯如今回南国,去往谢邑即启程。
  周王下令给召伯,去把申伯疆界定。
  路上粮草要备足,保证供给快驰骋。

  申伯勇武有豪情,前往谢邑入新城,
  步卒车骑军容盛。
  周邦**皆欢喜,国有栋粱得安宁。
  尊贵显赫贤申伯,周王元舅封疆臣,
  文武双全人崇敬。

  申伯德高望又隆,品端行直温且恭。
  安抚万邦功劳大,誉满四海人赞颂。
  吉甫创作这首诗,篇幅既长情亦重。
  曲调典雅音节美,赠送申伯纪大功。

  赏析

  这首诗,《毛诗序》以为是尹吉甫美宣王,但吴闿生却认为是讥刺。他在《诗义会通》中说:“案《崧高》、《烝民》二诗,微指略同。皆讥宣王疏远贤臣,不能引以自辅,语虽褒美,而意指具在言外,所以为微文深意。《序》皆未能发其义。《烝民》语意较显,汉儒犹有知之者,此篇则喻者益少。然二篇笔意相似,惟此为弥隐耳。先大夫曰:迭称王命,所以深着王之远贤。郑笺云:‘申伯忠臣,不欲离王室。’最得其旨。殆三家遗说,郑偶采及之,非毛义也。‘不显申伯’三句,先大夫曰:‘深惜其远去也。’”这首诗应是尹吉甫赠给在王室为卿士而又出为方伯的申伯的。其旨意是歌颂申伯辅佐周室、镇抚南方侯国的功劳。同时也写了宣王对申伯的优渥封赠及不同寻常的礼遇。西周末期,其南方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等侯国。由于王室卑微,这其中一些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并不怎么顺从王室,叛乱时有发生,所以派谁去统领侯国,安抚南方,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就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了。申国为周初所封,西周末年依然强大,在众侯国中有一定的威望。申伯入朝为卿士,在朝中有很高威信。鉴于当时的形势,再加上申伯是王室贵戚宣王元舅、,故宣王改大其邑,派他去作南方方伯。所以,宣王分封申伯于谢,有其**目的,完全是以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为出发点的。清人李黼平《毛诗纳义》曰:“自共和时,荆楚渐张,故召穆公有追荆至洛之役。宣王时,势当又炽,南方诸侯必有畔而从之者,故加申伯为侯伯,以为连属之监,一时控制之宜,抚绥之略,皆于此诗见焉。”尹吉甫为什么对分封申伯于谢之事加以郑重叙写,周王为什么在分封时反覆叮咛、殷勤眷注,为什么京师之人看到申伯启程欢欣鼓舞,知道了上述情况,就不难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从布局谋篇及结构上看,这首诗有明确的线索,一定的顺序。全诗八章。首章叙申伯降生之异,总叙其在周朝的地位和诸侯中的作用。次章叙周王派召伯去谢地相定申伯之宅。三章分述宣王对申伯、召伯及傅御之命。四章写召伯建成谢邑及寝庙。五章为周王期待申伯为天子效命的临别赠言。六章叙宣王在郿地为申伯饯行。七章叙申伯启程时的盛况。末章述申伯荣归封地,不负重望,给各国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