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屈原作文(一)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千百年来,他那坚贞不屈、忠心耿耿的爱国精神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却又像山一样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上星期,我们走进了屈原祠,也走近了屈原。

  走近屈原的诗,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读懂他那无限的爱国情怀,体会他所抒发的不屈的理想。《橘颂》中的“后皇有嘉树,受命生南国”这句话体现出屈原那永远为国家奉献,像橘树一样坚定不移的精神;《离*》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明白了屈原那为了追求理想坚持不懈的斗志。

  可以说,屈原有着一条悲惨的人生道路。他虽然才华横溢,曾被楚王重用,却因性情耿直得罪了小人而受到奸臣的陷害。他的人生中有两次被迫流放,每次都是因小人的挑拨而让昏庸无能的皇帝一次次将他驱逐。对于屈原来说,《天问》写出了他对天地宇宙的不解与迷茫,更写出了他对国家衰败的无奈,对自己命运的疑问。

  走进屈原祠,可以看见在屈原祠的大门外墙上刻有两种花,它们是对屈原品格最完美的诠释:一是荷花,二是梅花。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体现了屈原那种宁愿跳进汨罗江也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而梅花,就是屈原那身处黑暗的朝廷,却冒着生命危险仍努力反抗救国的精神写照。

  ……

  走近屈原,去感受他那无尽的爱国情怀。

  走近屈原,去体会他那无尽的悲伤

  走近屈原,去读懂他那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屈原虽已经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了,但他的精神和品质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虽然在许多人眼里,他的死的理由很无聊甚至很可笑,但只要真正读懂他的心灵,就会被他那伟大的人格和高贵的灵魂所折服。

  让我们真正地去走近屈原,读懂屈原。


  走进屈原作文(二)

  “屈原”我崇拜你。你一生竟作了这么多令人赞叹的文章,你的忠心令我敬佩。我想穿到你的时代,看看你为什么会投汩罗江自尽。

  终于有一天,我们村里出现一个大黑洞。把我吸了进去,当时我被吓晕了。等醒来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堆人在看着我。我问了一个人“这里是哪里?”他说这里是楚国,这位是我们的屈原大夫。说了一会话,人们就散了。我心里想这不是上天给我的机会吗?于是我开始跟踪“屈原”。发现他为人正直,头脑非常聪明。突然有一天,皇上让他编写国家法令。可他还没写完,就有许多人嫉妒他。有一天一名大夫觉得皇上太重用屈原了,于是就去抢屈原编写的法令,屈原不给。他就去楚王那里告状说:“皇上,您不是让屈原编写法令吗?今天我走过屈原门前,听见屈原在屋里说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写出这么明智的法令了。”楚王听完后,大怒,决定以后不再相信屈原了。从此以后,楚王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漠了。事后屈原听到此事,很伤心。因此写出了《橘颂》,最后因小人陷害依次写出了《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四篇文章。被小人诬陷逐出国以后,还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在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他也无力回天。他披头散发来到汩罗江边,有一个渔翁看见他的样子。问他:“你怎么了?”他说“这个世上就我一个干净的人。”渔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跟着同流合污呢?”他说“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说完后他就投江自尽。之后,人们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每年5月2日都往汩罗江里丢粽子喂鱼,从此有了端午节。

  屈原的精神是纯洁的,他有一颗效忠的心。生是一个天才,死了是个鬼才,被人悼念。


  走进屈原作文(三)

  初次结识屈子,倒并不因为欣赏楚辞离*,而是奶奶在包粽子时给我讲的故事——屈原投江,端午祭祀。奶奶并没讲他为什么投江,但在当时便认为——屈原是个好人。随着所见所闻的增长,“屈原”逐渐由模糊的轮廓变为清晰的形象矗立在我脑海中。

  一个头戴草环,身披花卉,几缕长髯,青须飘飘的儒气雅士;一个嫉恶如仇,视忠如命,犯颜直谏,近乎极端的三闾大夫;一个怀才不遇,忠而被逐,信而被谤,以死守节的悲愤逐臣;一个记忆写愁,满腹忧肠,满脑理想,诉诸笔端的伟大文人。

  屈原拥有《离*》,就拥有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席重地,屈原忧愤地投身入汨罗江,就在中国的忠贞篇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屈原终身执着美政之理想,古代开明**家之谓也。

  屈原是浪漫的。

  一个浪漫的灵魂造就了一篇篇不朽的文章,开浪漫主义的先河。屈原是崇尚自由的,而他的自由不同于他人的放浪形骸。他追求美丽,把自己美美地打扮,把自己化为香草美人。在他看来,只有按照自己的心愿,处处追求美,追求外表和心灵的至美才是大自由。把党人丑恶轻描淡写,把自己高傲地化为美女香草。即使屡遭放逐的境况下,屈子仍然能用此般超人之情趣,浪漫的骨格溢于纸上。

  屈原是痛苦的。

  如果仅以为屈原是为了作几篇佳辞而大费周张,(www.lz13.cn)那就错了。屈原始终是心系楚国君民的。当屈原“疾王听之不聪”时,何尝不是苦闷;当楚王为贪几里国土而绝齐时;屈原何尝不是冒死强谏;当楚王放走张仪还宠信奸妃郑袖时,屈原匆匆地从齐赶回,欲济而不能空苦叹;当楚王不忍一时之气攻秦时,当楚王不顾后果出访秦国时??屈原的一生似乎都在排挤之中,难怪会有“罪状”之说。如果说浪漫是他的文风,那么痛苦便是他人生的伴侣。把痛苦的情愫用浪漫倾泻,更要忍受几倍痛苦。屈原的痛苦大概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祖。痛苦亦是一代传人的催化剂,惟有痛苦才能洗净庸俗邪戾,使人卓而不群。

  屈原是傲骨的。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绝不随波逐流,体染糟粕。孟子有“达则兼济天下,穷而独善其身。”陶潜有隐世遁退之乐,他们大多仕而不顺则寄情山水,感伤古今。唯屈子有生之年,竭尽全力,死而后已。这是另一种傲骨,一种可以投江而不可容忍党人的傲骨,傲得让人不可思议。

  有时会想,屈原很傻。只要睁一眼闭一眼,只搞好文学同样名垂青史,何必太执着。其实,我们哪里想到,没有那样一种碧玉无瑕,守忠近愚,屈原就只是宋玉了!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