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传读后感(一)

  法国作家莫洛阿著《雨果传》值得一读。

  通过这本书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安德烈-莫洛阿原名艾弥尔-赫尔卓,第一是世界大战后步入文坛,1939年当选为法兰西院士。他一生写有数十部小说,十四部传记,其中尤以传记写作为世界称道。1967年莫洛阿逝世。

  莫洛阿写的《雨果传》资料丰富翔实,文笔流畅生动,语言细腻富有张力,情节鲜活栩栩如生。通过这部传记,可以从感性和理性上洞悉雨果的成长经历、生活故事和创作的过程。

  一般人以为,雨果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创作的小说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其实,雨果成名于文坛最早靠的是剧本写作、诗歌写作。1930年2月25日,雨果创作的《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引起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决战。《欧那尼》取得了成功,从此,古典主义戏剧结束了独霸剧坛的统治地位,维克多-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帜誉满法国。当时,雨果家里仅剩下50法郎了,《欧那尼》的演出令出版商玛默一见倾心,他当即决定支付给雨果5000法郎购买剧本和版权。

  也许人们了解最少的是雨果的情感生活。1831年雨果仅花了6个月时间完成了鸿篇巨制《巴黎圣母院》,几乎是一气呵成,但写作前三年他花了大量时间构思和搜集材料,浏览过路易十一时代的通史、年检、证书和账册,寻访了当时的古老屋宇。也正是在创作《巴黎圣母院》心无旁骛之时,被冷落的妻子阿黛尔与其最好的文友圣佩伟出轨并保留了多年的情人关系。雨果对此显得宽容大量,并未与圣佩伟决裂。其实,雨果本人随后在私生活方面也愈发地不检点起来,在他创作《悲惨世界》的时候几乎放浪形骸。功成名就的雨果受到了巴黎美女的青睐,一直到83岁去世前,雨果的情欲都如汪洋恣肆,这一点他继承了其父的特点。他终生眷恋的唯一情人是朱丽叶-德露埃。

  雨果的文采令其兄欧仁嫉妒,而两兄弟共爱的女子阿黛尔最终嫁给了雨果,欧仁为此郁闷忧愁,以致出现精神疾病,最终郁郁而终。

  也许是雨果的成就太过杰出,其后代却乏善可陈。两个儿子都英年早逝,留给他的是两个年幼的孙子和孙女。唯一的女儿爱情无果患了精神病。

  这部传记还是人们了解到雨果的另一方面,即生活上的“吝啬”,成名后的雨果收入丰厚,一个人养活一个大家庭,但他对家人和情人都颇为小气,自己管钱,要求家人和情人对每一笔开支都做记录,他月底会逐一查账核实。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对穷人有同情心,时不时地接济社会底层的赤贫者。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我把五万法郎赠给穷人。我希望用穷人的柩车把我送进公墓。”

  在传记的结尾,莫洛阿对雨果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后来的一些诗人,像波德莱尔、马拉美、瓦莱里,似乎更完美,而且从他们的新的要求来看,大多数时候确实也是这样。可是,没有雨果,也就没有他们,连他们自己也这样认为。”

  作者认为,维克多-雨果对于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是不朽的。“时间刻意淹没小丘和山岗,但淹没不了高峰。人类遗忘的大海淹没了多少十九世纪的作品,而雨果的作品像群岛一样,傲然挺立于大海之中,露出它们那千姿百态的尖顶。”


  雨果传读后感(二)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人们最先认识的是雨果流传世界的文学名著,最熟悉的是有口皆碑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为什么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举行百万人参加的国葬?为什么雨果逝世一百多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一九八五年未“雨果年”?为什么雨果受到世界仅仅保留给拿破仑的殊荣,成为法国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历史伟人?两座历史高峰?读完这本书,我认为要真正走进雨果,倾听他的心跳,就不能仅仅阅读雨果的文学名作,还要了解他伟大、天才、丰富的一生。打开这本《雨果传》,伴着淡淡的笔墨香味,感受浓厚的伟人气息。《雨果传》走出来的雨果形象,从诗坛走进舞台,从文学走进历史,天才果一生写下最精彩的一部小说,就是他自己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一生。从一八二六年到一八二九年,雨果写的很不少,学得也很不少,又有着相当的创造。衡量他在当时的艺术领域,于勒。勒纳尔说:“雨果不同凡响的技巧,并不妨碍他的天才。”

  《雨果传》中,我看到了一位非凡崇高的雨果。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包括20卷小说,22卷剧本,21卷散文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没有任何人能够运用如此娴熟的语言技巧,让诗歌韵律精致地为他服务,在他的笔下,一位位形象鲜明的人物被成功地塑造;词汇跳起了狂热的zepateado,巨大的城市沉睡了,一座座钟楼之间有着迷人的烟雾……《东方集》《颂歌集》中那一首首令人赞不绝口的诗,诗中带着强烈的音乐性。

  《雨果传》中,我看到了一位敢爱敢恨,执着追求的雨果。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他大量地把青春时代纯情的迷人魅力都倾注在雍容典雅,充满激情的情书里。

  《雨果传》中,我看到了一个自由开朗的雨果。“雨果是如此罕见的人,他诗中以自由为本,就像自由是一切美好事物之源”阿兰这样评价雨果。对于维克多。雨果,一八五0年到一八五一年,是进行政治上的搏击和感情上的崩裂时期。政治上,自己跟受丽宫决裂之后,他的处境十分危险。虽然左派为他欢呼,因为他以精彩的演说响亮地支持种种自由的权利。但是左派始终没有把他看作自己人,右派的人嘲骂他,那些人把他当成了叛徒,摆出一副蔑视他的架势,咒骂、诽谤他,权利欺压他。他像拉马丁一样受尽了教训,他明白了“名望”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情感上,他同样需要在私生活中作出选择。维克多为朱丽叶写下动人的诗句:

  让眼泪中的希望,让黑暗中的光芒

  让黑夜之女黎明,让痛苦之子爱情

  你我经历过的哀伤,重返你的心房……

  最伟大的爱情将胜利地通过火的考验!

  《雨果传》中,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雨果。众所周知,《悲惨世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有些题材,像不公平的审判,犯人的赎罪,关于粗汉把冰冷的雪团塞进一个可怜的妓女的衣领里的现象。在一八四0年小说的最初提纲就已草拟完毕,名字就叫作《贫困》。此时,文学创作的时代精神正向表现人民的疾苦方向转移:我关心着劳动者,关心着穷人。心里我当他们是我的兄弟,怎样引导迫不及待的群众?怎样使世人的痛苦渐渐减少?饥饿、繁重的劳务、疾病、穷困的生活,我关注着这所有一切的问题。从这些诗句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心中对穷困人民广泛关注的强烈感情。(www.lz13.cn)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再深入探讨下去,你会发现:书中的一些人物,就发生在雨果身边,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一套以作家的人格为中心的传记,作家的人格,既表现在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作家的理想追求,精神气度,个性气质,性情旨趣,文化选择,价值取向等都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也正是传记在明晰地勾勒描述大师们的生命状态与生活经历全貌的同时,竭力要准确捕捉并细致描绘提炼加以凸现的核心内容。

  此外,对作家创作心态的描述,无疑也是我们在这套作家传记写作过程中着意突出的一个方面。作家心态学或文人心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学研究新领域;作为一种思辨色彩较强的宏观研究,它关注的显然是群体或时代的作家,文人心态。然而,这种宏观研究必须以大量的微观研究为前提,而微观研究正是作家传记的长处和优势。

  这套丛书在写作主旨上,明确提出了对作品的分析阐释应力戒通行的那种“评传”式的八股文文风,不要把作品当作一个封闭的客体文本由着自己的性子在庸俗社会学、政治学的路上独断撒野,而要求将作品看作是作家心灵主体性的表现,多对作家在重要作品构思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做深入的探索和细致的描述。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