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光辉岁月——我与个性一班的高三之旅》有感

  文/陈德红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曾经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师生,专家和一线老师们也都对它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然而,究竟怎样做才算“爱”学生?怎样的“爱”才是学生所需要的?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我。直到我拿到秦望老师的新书《光辉岁月》。我为书中美丽的教育故事而沉醉,更叹服秦老师对学生源自心灵的爱和高超的“爱的艺术”,情不能自已,就把它们写下来和同道们分享吧。

  爱学生,就让我们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老师们都知道,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有点尴尬”的阶段——一大批有理想有激情的优秀老师,已经努力用他们的先进理念和积极行动把“应试教育”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同时,惨烈的社会竞争和用人单位对“**”(尤其是重点大学的**)的过分看重,却也让家长和社会紧盯着各高中的“名校升学率”不放,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今天怎样做老师?秦望老师用他的行动做出了回答——努力为学生撑起一方晴空。在“一日三跑”出现“嘻嘻哈哈、溃不成军”的情形时,秦老师没有对学生大加指责,而是立足于“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过上幸福而愉快的生活”,带领学生一起“快乐跑操”;在学生慧慧出现“学习焦虑”时,亲切地开导她“人生的目标是可以分阶段实施的”,重新点燃了她的奋斗激情;对优柔寡断的大男孩“一米阳光”一次次的“妥协”和开导,让这个“问题孩子”也能激情飞扬地走完自己的高三之旅,走进心仪的大学;召开别具风格的“中秋晚会”,给学生留下永远难忘的瞬间……读秦老师的书,让我想到:一个好老师,也许不见得非要同当下的教育“一刀两断”,做“殊死搏斗”(尽管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勇士),但一定要努力帮助孩子们在“不那么纯净”的教育环境下,快乐地走过高中三年,成长为一个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在秦老师的教室里,我找到了“第56号教室”的影子。

  爱学生,就让我们做开启学生心灵之锁的“钥匙”。当下,学生得到的物质关爱越来越多,和父母在一块的时间越来越少;接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得到知识的新鲜感和喜悦感越来越少;拥有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好,“亲近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是幸福的一代,更是焦虑和矛盾的一代——几乎无法选择。作为负责任的班主任老师,你是否会用“应该用”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从秦老师的书中,我们读到了:别具匠心、认真回复的“周记”,打开了学生心灵的锁;充满人文底蕴和青春气息的“班会”,让学生始终保持着向上的激情;种下“希望树”、参观校史馆,让学生在心底种下“希望和理想的种子”; 对体育生郝应娟的真诚关怀和及时鼓励,更是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收获了幸福和尊严……秦老师的教室里,有拼搏,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关爱和支持。老师一点点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一起呼吸,一起成长。我想,秦老师的学生在回忆师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的时候,记起最多的,应该不是老师所教的知识,而是高中生涯中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瞬间吧。

  爱孩子,让我们成长为指导孩子航行的灯塔。当今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从地位到知识都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被神圣化”,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走向庸俗,无所作为”的理由。这本书,我感动于秦老师广博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技巧,但也惊诧于这本书本身的美丽——秦老师思想的深邃,知识面的广博,语言的绮丽优美。他就像一座巍峨高峻却又让人觉得“可以走近”的灯塔,总是努力把学生心灵的航船引向正确的方向。班会课上,他总能妙语连珠,用生动的小故事和“煽情”的语言打动挑剔的文科学生;和学生日常“笔谈”和“谈心”时,也总能从平凡小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给学生智慧的点拨。秦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从他书中的 “报告会发言”可以一窥端倪。课堂上,他发自内心的微笑,他的昂扬斗志,他的常年苦读(早自习的时候也天天和学生一起读,狂读教育书籍),他对“新教育”的苦苦追寻……还有什么比这一切更有说服力呢?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自惭形秽之余,我一直在想:我该怎样定位自己?我怎样让自己成长为能够触动学生心灵、能为学生指明前行方向的老师?

  掩卷遐思,不禁浮想联翩。书中的智慧与美,远非我的一篇文章所能说尽。还是用书中的话来收束吧:“感叹岁月易逝,青春却是一首永远也写不完的诗”。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用心去寻找诗意,努力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再融入我们发自内心的爱,静静地等待教育的彼岸花开吧!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