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莹:丽江古城一隅

  似乎是在梦里,我一拐弯,就进到一个古巷群里。再一拐弯,就看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门楼上书有两个醒目的大字:“木府”。

  走进门来,恍若置身于皇宫之中,这就是纳西人说的“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中的“木府”。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的博大智,它融入了纳西、白族的地方工艺风格,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所的园林,介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纳西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它仿紫禁城而建,议事、看戏、藏书、就寝、公堂、拜祭各有一座殿,还有一玉花园(与“***”同音)五六百年前,这里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殿堂巍峨、布局严谨,近四百米长的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书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木府是丽江木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以石和木做的三座大型牌坊、木家院、皈依堂、玉皇阁、三清殿、光碧楼、经堂、家庙、玉音楼等。

  在这里,姓“木”与姓“和”的人最多。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万大军征讨云南,滇西大破,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钦赐其“木”姓,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另外,东方属木,太阳和木为纳西东巴教中的崇拜物,因此,欲得“木”之气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筑采取了坐西朝东的方向。

  木氏土司为了保持其统治集团姓氏高贵,在社会各阶层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则代代世袭,父子相传,一直沿袭到明、清时期,有的甚至延续到解放以后。一百多年的时光教化一个民族,历代土司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们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一致——这种一致性使其在经济、**、军事上都获益匪浅,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这在中华各少数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在木府,我们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也是纳西民族发展史中浓重的一笔,那是纳西人为自己的祖先自豪骄傲的象征,明代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倚重的木氏土司比较开明,不闭关自守,积极引进中原汉族地区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教育,广交中原名士,从内地引进文化、医药、教育、建筑、开矿、工艺制作等各方面的人才俊杰到丽江。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古城设“丽江军民府衙署”,丽江古城就成为了丽江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

  丽江的天,是小孩子的脸,动不动就哭了,还哭个没完没了。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仍在下着,路上,行人稀少。这里,也是雨巷,在云南丽江的高原古城里,与江南的雨巷,是完全不同的感觉,那街上是用马来托货物的,几乎每家都有一匹马,所以看见街上时不时跑过一辆马车,时不时会见到几个马帮打扮的人走过去,从那马匹和行人神上,感受得到茶马古道的文化给本地人留下的烙印。一幅幅西南地区纳西民族世俗生活画卷在这里展开,那些小商铺、小客栈、小茶馆、小酒吧、小餐馆,都可让你体验到纯正的纳西特色,充分享受你很久以来内心在渴望的一种民族体验。

  其实,这里并没有一条叫“丽江”的江,只是有一条发源于丽江古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流布全城,街道不拘于工整而自由分布,主街傍水,小巷临渠,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后来,到过这里的人,太过喜欢那个美丽的地方,就给那里起来一个美丽的名字:“丽江”。

  丽江大发现,与香格里拉不无关系,香格里拉又与一位叫詹姆斯·希尔顿的英国人不无关系,因为他写过一本名叫《消失的地平线》的小说,里面讲到四位西方人的传奇故事,他们被一个神秘的东方劫机者劫往中国藏区,他们经历了一系列神奇的不可思议的事件,但他们闯入的是一个世界的“世外桃源”——蓝月山谷,他们把那个世外桃源叫香格里拉,后来,国内外更多的人知道了那里。面对现代文明的恶之花,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怀念曾经广布的人间天堂,渴望给心灵找到安稳的归宿,而这里,有我们在纷扰的尘世中渴望寻得的宁静,有渴望倾听的自然的声音,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向往那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那里的天是蓝的,山是绿的,云是白的,水是清的,花是艳的,而那里的纳西人不但是黑的(高原紫外线太强所致),还是朴实的。

  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离得很近,走走看看,须臾之间,就到了,二者都有活水进城,它们皆从苍山方向流出,由北往南流,以前没有路牌,全靠这水流方向来辨别方向,清新,秀丽,婉约,“小桥、流水、人家”般的诗意画面得益于纳西敬仰自然神纳西朴素的人文观念和与时俱进的民族文化。

  老而不老的古街,充满记忆,充满绿意。雨中,走在古老而神秘的古巷里,恍然如梦。举伞站在街的这边,可以清楚地望见街那边的茶社里坐着的人都表情,也是小河的那边,应该叫对岸,需要从小桥上过去。与乌镇不同的是,这里绕屋的小河很瘦,只是从门前经过,不是建在水的上面。这些房屋不是见在乡野间,就多几分精致。

  “谁陪我看细水长流……等我把风景都看透,你会陪我看细水长流……”忽然淌过两句歌声,湿乎乎的,黏黏的,蔫蔫的。寻声而去,那是从旁边一家店铺的传出的,好像是那个女主人。

  这样感觉的老街,别的地方也有,只是这里的流水都是真的,且让流水把所有的巷子联接起来,八卦阵一般,在拐来拐去的巷间是很容易走失的,那日,从大水车那里进入古城,又走进束河古镇,我走了几个小时,怎么都走出不来,正迷茫时,被水的方向引得绕回原来的地方。“像一尾雨,从地狱游到天堂,在丽江,我路过人间”,这里的确是一个“把行人当成风景时,自己却也成了别人的风景”的地方。

  每个老大内心一般都是孤独的,天底下有多少个“老大”,就有多少个孤独者,然而,眼下是个人人都想当“老大”的年代。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所有的先行者皆是孤独的,走在她后面望着他的人,并不知你内心的孤独,也许,他们走到你曾走过的地方,稍可体会到一些,那又怎样呢?你的孤独还是你的,永远无人可以替代。

  所有找不到爱、情感无处释放的人,也总是孤独的。

  这里的客栈、商铺都很另类。在一个店铺门口的“至今单身”的招揽生意的牌子上写道:“一个男人,若是被女人爱上了,这是不是他的错?一个女人,若是爱上了一个值得爱她的男人,是不是错?他们若没有错,错的是谁?”多有个性的招牌,这是这个古城小巷的文化,是留住一个至今心无着落的人的地方。家家个性的店铺,把这巷间装点得个性十足。站着望,视觉上悠远的意境很中国,坐下来,感觉上它的精神已很西方了。东方古城在精神上有点“西方”,这与古城里的一些洋人街不无关系,东西方人在那里在直接交流着生活方式和思想。

  这些客栈门前的小木牌上写着“发呆免费”,但一般呆子到了这种地方都会不由自主花点钱的,平时就爱发呆的我游走到此时十分困乏,无暇发呆却已在发呆,只是想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我要了两种小吃。这是一个“情绪问题”自己解决的时代,这里是一个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情感我做主的地方,坐在这里,比守在网吧的“阳光牧场”里“偷菜”更能使人放松。

  小桥,流水,人家。老街上的电线杆上,贴着一则《寻狗启事》,上面附有狗的照片。雨天里,这条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一条狗,好好的,也会走失。一个人的心,好好的,也会流泪。犹如晴朗的天,说雨就雨了,有人离不开住惯了的老掉牙的老房子,离不开每天绕着自己的跑不动的老狗。

  整洁安静的房间,幽雅的廊道,精致的花园,小阁楼上望古城美景,荡秋千、晒太阳、赏花、看鱼儿戏水、品纳西小吃,院落里天井旁,下棋打牌,一时间,你在这个梦幻之地会感到舒适、惬意、满足,无聊的人到了这里也不会再觉无聊,因为这里的人每天就过着这样的生活,环境的节奏慢下来,你的心理节奏自然就慢了下来。你不用问自己为什么,立即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古城让人一见钟情,慢慢坠入其中,让你想到关注自己,热爱生命。因为这里有充足的阳光、雨水,便有葱郁的花草,这里的人、动物,生活得都很幸福,只要自己满足,就有一种归宿感,就有一种世界的某个尽头的感觉。

  暮色降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