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脸面,年轻人
正在开发自己的穷鬼套餐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经常刷到一系列以“3块钱吃饱”“5块钱解决工作餐”为主题的帖子。

以为是打工人又挖掘出了什么便宜餐厅,点进去一看,这些攻略里的内容基本可以总结为:

“放下脸面,多吃免费赠品”。
以被誉为“东北麦当劳”的米村拌饭为例,一般人在米村拌饭里吃一顿工作餐,一个烧牛肉炖土豆套餐怎么也得花上30块。

而“穷鬼吃法”则是买一份三元的米饭,搭配上免费的海菜汤和免费的泡菜,不吃饱不罢休。

好多看了帖子的年轻人走到店里,鼓起勇气问服务员可不可以只点一碗米饭,当服务员迟疑中回答“可以”,这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还有网友发现了当地有“3元无限续”的粥店、“3元自助畅饮”的早餐店,就在网上积极地分享。

以前光在小品里听笑话,如今“卤不要钱来份卤”的戏码还真在年轻人身上上演了。

穷鬼精神也已经发挥到了有点葛朗台的地步:

要3块钱带走的咸菜也嫌贵,不妨吃粥的时候多盛点咸菜,把多余的打包带走;

就算打包盒收一块钱也没关系,换成用塑料袋装,袋子不要钱。从质疑穷鬼套餐,到对穷鬼套餐上瘾,人们不需要做多少心理建设,因为只要尝到甜头,就会把好面子这件事抛之脑后。

3元畅吃算什么,好多小时候从没饭店吃过儿童餐的人,现在二三十岁点起“宝宝餐”也是毫无愧色。

 

顾名思义,儿童餐当然是给孩子吃的。成年人一般不吃它,除非它只要9块9。

宝宝餐一般分为几个格子,分别有素菜、肉和主食,营养全面、口味清淡。

不够吃的时候干脆再点一份,价钱依然比吃一顿正餐便宜。

许多人虽然没有生孩子的人生规划,却先吃掉了孩子的盘中餐,精神状态相当超前。
 

更有甚者,“一人吃饱、全部门不饿”:

“中午没吃饭,看同事在米村点了个单人套餐,去他桌上跟服务员要一份免费续的米饭,怒省一顿饭钱。”

这位网友还以为周围的人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但其实旁人根本没工夫搭理,可能在埋头吃的也是免费续上的第二碗米饭。

再看看续免费汤的队伍,长得好像从来都没断过,默不作声的人群仿佛达成了默契,给彼此一些无声的助威。 

有人本以为自己拉下脸狂吃免费续饭、吃儿童餐已经算得上冒险家,没想到周围还有讲究可持续发展的高端玩家。

吃顿饭就像老板面对员工,榨干它所有油水钱才不白花,哪怕只花了二十多——

吃完米村拌饭的香辣鱿鱼拌饭,再续两碗米饭,把调料拌进去、打包带走。

晚上微波炉一热,又是一顿香喷喷的鱿鱼辣酱炒饭。
在海底捞吃完饭,不仅要带点赠送的小吃走,还要把第二天的饭从海底捞“抠”出来。

有人在海底捞点一份米饭,把小料台的牛肉粒、芹菜粒等配菜混进去,再搭配上黄瓜和西红柿和免费的鸡蛋羹;

管服务员要一份番茄汤,无形中又带走了一顿正餐。

在这种自主开发穷鬼套餐的帖子下,也时不时有人谴责:这么抠搜,不尴尬吗?

但这届消费降级、早已发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捡破烂”的年轻人,已经彻底对此看淡。

就像爷爷奶奶从菜篮子里攒高楼一样,在喂饱自己这条路上,他们不觉得一分钱掰成八瓣花是丢人的,反而是一种新时代催生的生存智慧。

或许也像这位网友的回答:有这种吃法,不代表人人都会去实践。但如果是真的没钱了、有困难的人呢?一夜之间,商家全员上架“穷鬼套餐”

全民捧红“穷鬼套餐”的风气,其实已经不是一天两天。

去年,10元东北盒饭、1升“*丝饮料”的爆火和热议已经说明,人们对餐饮的价格期待近乎跌倒了谷底。所以,现在大家津津乐道的许多低价套餐,其实也是很多商家主动推出的营销策略。

线上,年轻人在各家快餐的商战中逐渐摸清了他们在直播间放优惠券或有优惠套餐的日程:

周一华莱士,周二塔斯汀,周三必胜客,周四疯狂星期四,周五汉堡王。

一周工作日五天,每天的穷鬼套餐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线下,他们盯准便利店优惠、饭店剩菜盲盒、临期面包盲盒等等促销策略。

便利店里900毫升一瓶的东方某叶赶上活动买一送一,也能成为下班出大楼安慰打工人的意外之礼。屡屡被商家“打下来”打到9.9的价格,更是一个在穷鬼薅羊毛的世界里充满魔力的数字。

9.9元儿童餐、9.9元团购一百根串串、瑞幸库迪等咖啡店的9.9咖啡等等选择,精准拿捏这届降级消费者“10块以上就是大钱”的心态。

于是大家都默契地不越过这条线,在线内大打商战、抢占市场份额。混迹于各大直播间抢券的年轻人,已经堪称“训练有素”。

“蹲直播间要定闹铃,不同的直播间有时候会卖同一个优惠券,如果在这家没抢到,赶紧切换平台去下一家。”

“今天没抢到0.1元的冰淇凌券,明天接着蹲。”

原价6块钱的冰淇凌用优惠券能1分钱买到,网友们觉得自己占的不是5块9的便宜,追求的是跟资本博弈的快乐。

但实际上,打工人对平价餐饮的需求也早已经被主动营销低价套餐的商家狠狠拿捏住。运营研究社文章认为,快餐连锁品牌们放出的低至1元甚至1分的兑换券,其实搏的是消费者到店之后按捺不住为其他食品下单。

或是将某些优惠券能使用的时间固定在客流量少的时候,引导大家错峰消费,让门店在非高峰期也能有生意进账。

比如冰淇淋DQ推出的一款每天上午11点半之前才能使用的优惠券,仅在抖音的销量就接近20万单。

南城香曾因为推出“3元自助早餐”、“19.9火锅”而被调侃称24小时穷鬼自助,在每日人物对其老板的采访中,老板大方表示:
“现在的竞争就是做人气,客流多,人气旺,流水就多。”

被人担心的成本问题早就在高客流量中被摊薄,不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或许这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为什么前段时间连人均消费动辄500元以上的米其林餐厅新荣记,也推出了“穷鬼套餐”。

当然,这个名称是网友的自嘲,人家推出的只是398一位的“一人食套餐”。打工人吃饭难,
捧红高性价比美食

归根结底,是普通打工人吃饭愈发价格高昂、一步步被围剿的现状,催生了对“穷鬼套餐”的报复性追捧。

去年,你一句“十元肉菜随便点”,我便去了东北,低价吃到饱的盒饭小推车,成了全国打工人羡慕的美食天堂。

大城市里,69一位的比格披萨、藏在商场B2的萨莉亚,也火成了打工人的穷鬼乐园。

对于在大城市工作的人来说,便宜的盒饭、路边摊很难在高楼云集的工作单位附近发现。

打工人平日在吃饭这件事上付出的高昂成本,只能在带着“畅吃”字眼的饭店找回心理安慰,都说自己带饭最省钱,但网上因此火起来的不是正经的做饭vlog,反而是看得人愈发心酸的“做饭糊弄学”、“挑战8个菜一锅出”。

在“打工人如何下班回家快速吃上饭”的教程里,博主拿剪刀剪一剪食材,扔进锅里扒拉扒拉,连碗都不用洗。

但与此同时,哪怕只是把食材扔进锅里炒一炒这件事,对累了一天的打工人来说也是需要硬撑着干的。

吃饭省钱和省力,似乎永远无法兼得。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