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读后感(一)

  读这本《中国近代史》感觉并不像之前的历史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反而像听一个长者在述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一样,既充满遐想,又不失趣味和深刻。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民族复兴道路的坎坷,真可谓是“乱世出英雄“,中国近代史跨越了封建制度、君主立宪制度、**制度的三种社会体制,对于古老而守旧的中国而言,就像是一个高龄迟暮的老人要拼命奔跑着追赶一辆急速飞奔的蒸汽火车一样,显得十分力不从心,并且最后幡然觉悟,却也只能望其项背,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浪潮袭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只是输在起跑线上了,我们背负的包袱过于沉重,却还是一厢情愿的把这种包袱当成我们封建王朝的资本。

  封建的思想和封建的体制束缚着我们的民族裹足不前,自以为是的王朝终于在面对强大对手的层层**打击和**被不断瓜分、帝制权力不保的危机情况下,终于开始图谋改变,但是顽固的士大夫阶层和封建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不肯积极的应对改革与变法,导致很多有才能、有远见的仁人志士不能被很好的重用,反而受到**和排挤,最终这种封建势力严重阻碍了我们民族的复兴,种种变革的尝试都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失败了。

  说实话,读近代史其实就是在读”耻辱史“,近代史从清朝后期到**初年,中国的处境一直都是”外有列强,内有**“的窘境,外面有八国列强不断的虎视眈眈,欲瓜分中国或者盘食利益;内有太平天国,义和团、匪拳,**、土匪,等等藩镇割据势力此起披伏,大清王朝军事落后,**昏庸无能、明君良臣少之又少,封建体制已经不能迎合开始近现代化市场和时代,中国的领导决策者又未能及时改革,战争频繁,民怨民愤满溢,所以各地各种藩镇割据势力和农**动不谋自发的揭竿而起,最终导致大清王朝和封建体制岌岌可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觉得对于失败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我们才能知道如何更好地发展。

  从大的方向看,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主要是在于两点:第一,器不良,第二:技不熟。

  器不良,主要是说,我们的**军备要落后敌人很多,无论是军舰、还是*炮,我们都远远落在了列强的后面,古语云: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想打败敌人,还是要先夯实最基本的基础,在作战工具上一定不能输于对手。

  技不熟,主要是说,我们的战略战术,实战经验方面远远逊色于敌人,我们长期的养尊处优,让军队严重丧失了战斗力,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留血“,但是当时大清朝军事还是停留在”人海战术“、”大刀长矛“十分落后的层次上,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工业革命时期的现代化战争上。最重要的是,官员腐化严重,军训军政不强,军心不稳,导致士兵没有斗志和战斗力。

  但是从更深的层面分析,我们就会了解,近代屈辱史的最主要的根源不在于”器不良、技不熟“,或许在于我们输在了文化和体制上。

  在文化方面,这里不是说传统文化不好,而是说我们既没有把传统文化活学活用,也没有很好的借鉴学习西洋文化,反而近代的八股文科举制度的僵化不仅限制和扼杀了很多优秀并有主见、创新能力的人才,也让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和所谓的精英阶层都背负着严重的封建思想,所以士大夫对清**的愚忠和守旧导致中国所谓的精英阶层不会成为中国前进的动力,反而成为了中国励精图治,改革变法的最大阻力!

  在体制方面(尤其**体制方面),中国没有及时改良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度,引进更多的**制度,而是维持着陈旧的封建**制度,这种统治制度已经严重不符合工业革命以后的时代了,日本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明治维新,开展君主立宪制的尝试,开始全面接受西方的先进教育、文化、先进的体制和改革政策、包括利用拖欠的巨额外债胁迫列强来扶持日本的经济、军事等方面,并且积极的在列强各国设立大使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这种兼收并蓄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日本迅速的跻身强国的前列,才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进而导致列强随后瓜分落后的中国,并且落井下石,签下了很多不平等条约!

  最后直到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从小就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的***,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最终折服了千千万万中华有志青年的心,中国一夜之间封建王朝就被**,步入**时代!

  这本书上也有分析说:中山先生的青年生活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第一,他与外人接触最早,十三岁就出国了。他所入的学校全是外国人所设立的,他对西洋情形和近代文化的认识远在李鸿章、康有为之上。这是我民族一大幸事。(因为我们既然只能从近代化找出路,我们的领袖人物应该对近代化有足够认识。)第二,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而且是长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宝。但是这种方法不是一两个月的训练班或者速成班所能培养的。我们倘不了解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了解为什么中山先生所拟的救国方案是具体的,精密的,有步骤的,方方面面都顾到的,因为他的思想是经受过长期训练的!

  可见思维方法是如此重要,小则影响一个人,大则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中国的近代史的启发,就是有形的军备我们都是可以买,但是无形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才是决定事物发展走向的根本原因,一个民族同样如此,一个不团结,价值观不统一的民族如果不能解决自身的文化、思维、精神、信仰方面的问题的话,遇到任何一个外在的问题都会陷于各种内部矛盾和无休止的扯皮内耗当中,而不能共同团结起来一致解决外在面对的各种问题,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的政策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确实很有道理,只是有很多历史学家把这句话”误读“了,其实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一样,如不能先解决好自身的心理矛盾和内在问题,当外在的”意外“问题来了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自己先暴露出问题,而疲于应对所有的突发状况!

  最后一句话结束,我们都常说”修行故在修心“——其实治国何尝不是如此呢?若每个人的文化和思维理念正确了,每个人都能生活在**、民权、民生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变得包容开放、并且具有不断颠覆、改变、创造、创新的文化意识,每个人都能更好的掌握自我命运、发挥自身作用的时候,这个国家自然也就有救、有希望了!


  近代史读后感(二)

  1840年,成为首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清**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我们学好这段历史,必须把握三条主线。

  一、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饱尝了****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悍然发动了**战争,古老的、落后的中国在西方坚船利炮面前战败了,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此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和外国协定关税,外国取得了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在通商口岸传教等特权。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又发动了第二次**战争,清**在抵抗失败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和英法俄又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国又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清**又签订了《中法新约》,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权利。1894年中国又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赔款达到两亿两白银,****强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然而****为了**中国**的反抗,进一步控制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又共同反动了侵华战争,清**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本息超过10亿两白银,清**成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二、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战争中,尽管有一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