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一)

  读完了这本吉本的巨作,不由得想到了许多事。

  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的开始恐怕是从三大头会议开始的,帝国的瓜分与内战在共和后期不断出现,这使得共和的代表长老院地位不断下降,要不是因为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的怜悯,恐怕帝国长老们都不存在了。但是帝权却有了一个更大的挑战——警卫军,警卫军拥有比议员更可怕的东西,**。而共和更使禅让制深入人心,前期没有一个皇帝能连续传给子孙两代。最遗憾的是,罗马的军队对暴君并不反感,因为暴君能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如卡拉卡拉,而贤明的皇帝会减少军队福利,只是他们的寿命大大缩短,如塞维鲁的孙子,于是,弑君已成为了罗马的风俗,我随机抽取了二十位皇帝,十二位非自然死亡,概率高达六成。

  这些矛盾固然是很重要,但蛮族的入侵更重要,帝国就因此而灭亡。使人感到帝国灭在一群蛮族当中是文明无法继续的遗憾。但回观历史,为什么帝国会衰败?并不是因为军队的无能,而是因为帝国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中,如此大的财富在一个人手中,无论如何都会使人引发贪欲,这种贪欲无论是谁都无法阻拦,知道这个人生命的逝去。

  无论如何,历史已经过去,而当今人们的反思才显得更为重要。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二)

  一提到在欧洲历史上**风云千余年的罗马帝国,想必人们便会下意识的想到英勇善战却又拜倒在美人裙下的恺撒。诚然,恺撒是一位天才的将领,卓越的统帅,在他的治下,罗马军队为共和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恒久光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罗马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的中欧控制西方文明长达十几个世纪,所依赖的并不是在最初几百年间攻克的辽阔疆域,而是强有力的**和社会体制。这后者,自然应该归功于罗马帝国的实际开创者,奥古斯都大帝,即屋大维。

  很多人以为屋大维不过是凭借着恺撒的声望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的,其实不然。恺撒被刺之时,作为其养子的屋大维才18岁,正在阿波罗尼亚的军队中,无论从地位、声望、势力上,都远远比不上恺撒的同僚,雷必达和安东尼。那么,这个不及中国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是如何击败声誉卓着、势力庞大的两位前辈,登上罗马帝国的至高宝座的呢?除却恺撒的余荫影响之外,更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个人的才华和努力。

  屋大维外表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性格冷静而敏感,极富洞察力和**手腕。创业初期,他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断然不是雷必达和安东尼的对手,因此不遗余力地扬起恺撒养子的大旗笼络军队,更以同样的身份与上述两位前辈结盟。他们通力合作,历经数次苦战终于剿灭了刺杀恺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血洗了罗马城尤其是元老院。在利用一次偶然的**事件巧妙地踢开雷必达后,他开始了与安东尼长达数年的周旋。看准了安东尼流连于埃及艳后的怀抱致使军纪废弛的时机,屋大维在长期的厉兵秣马下当机立断,倾尽全力在希腊大败安东尼,随后不给他的敌人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乘胜挥师埃及,彻底消灭了安东尼及其情人克利奥帕特拉的势力。

  创业不易,守业尤难。舅公兼养父恺撒被刺的情景历历在目,怎能不让性情敏感的屋大维夙夜担忧?他清楚的知道恺撒的被杀并非来自强大的权力而主要源于可怕的夸耀,于是便终其一生对元老院保持相当的敬意,对**许诺以古老的自由。他放弃危险的执政官一职,转而一步一步地摄取保民官、监察官以及大祭司这些最尊贵而且最能博得**爱戴的官位,并安于“第一公民”的盛誉。他极其审慎地使用着自己的权力,尽力不去冒犯**心中根深蒂固的共和思想,却逐渐地越来越严密地控制着帝国的各种最高权力。到了其统治的后期,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但罗马的**,已经基于长年来的巨大爱戴而习惯于服从稳坐宫廷中那位拥有最高权威的人所下达的一切命令了。

  当然,在小心翼翼地巩固着自身地位的同时,作为一位有着远见的**家,屋大维也为帝国的稳定做出了很多富于建设性的工作。早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切地感受到,经历了数百年的东征西讨,罗马的疆域已经空前的广大,不能再进行盲目的扩张。于是他在军事和财政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精心计划的改革,建立了驻扎在边境而不得干涉内政的常备军和专用来保护自己的禁卫军,并以怀柔政策对待罗马漫长边境线以外不安分的蛮族——这一政策在后续诸帝中也有很好的延续。他还大量兴建神庙、剧院和道路等公共工程,使得罗马的宗教、贸易、邮政和交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总之,他的大量工作,都直接促进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代、从对外扩张到对内发展的转型,并使得罗马文明在各项方面都达到前无古人的辉煌和鼎盛。

  赞曰:中国各朝多以开国太祖最为尊贵,同样的,奥古斯都大帝亦无愧于罗马帝国最伟大君主的称号(尽管他从未自称皇帝)。在他漫长而光荣的一生中,无论是巩固自身地位还是巩固罗马权威的作为,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惊人地体现了中国先哲老子所言“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原则,终成一代英主。


罗马帝国衰亡史读后感(三)

  文/韬光养晦

  英国学者爱德华·吉本撰写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共六卷, 3200 多页。记述了罗马从公元 2 世纪到 1453 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的历史。罗马帝国衰亡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80 年至 476 年,即安东尼去世至西罗马的灭亡。第二阶段为 527 年至 800 年,查士丁尼复兴东罗马帝国到查理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第三阶段为 9 世纪初东罗马帝国恢复国势至 1453 年君士坦丁堡为土耳其人攻陷。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读完。

  吉本说:身处登封到极无上盛世的人士,要想从安逸享乐的环境,发觉潜在的衰败腐化因素,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长久以来****无事,加上罗马**重视传统,慢慢使得帝国受到毒害,丧失原有的活力,人们的心智逐渐降到低劣的水平,天才的火花逐渐熄灭,就连尚武精神也逐渐无遗。设若我们能够体会委婉的比喻,知道人类就古代的标准而言已日趋矮化。罗马世界到后来全是一群侏儒,等到北方凶狠的巨汉破门而入,才会改善这个矮小的品种。他们重新恢复大丈夫气概的自由精神,经历十个世纪的变革,艺术和科学才得以成长茁壮。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很多,其基本原因有:人口的减少,风气的败坏,阶级的斗争,商业的败落,**的体制,繁重的税负,连年的战争。全书的主题可以分为三个重点:第一是文明社会,也就是罗马帝国的**、经济、军事、文化和生活等各方面的综合研究,可以细分为帝国的扩张与防卫、元老院 和皇帝权力之争、军人干政、自由权利、经济问题等。第二是蛮族入侵,包括蛮族之区分、入侵的方式和时程、重大战争的影响等。第三是宗教信仰,主要是讨论基督教的建立、发展的过程、异端和**、政教争执、***教兴起和十字军东征等。

  几点启迪:

  关于信仰 : 最初的罗马人信仰多神教。公元四世纪罗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之后,基督教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壮大。这得益于基督教有信仰的热忱,来世的憧憬,神迹的传闻,严格的德行,教会的体制。正因为有这些特点,使得基督徒具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并把他们的勇气团结起来,发挥不可抗拒的威力。有人说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基督教的发展壮大和胜利带来的结果,我却认为,正是由于基督教的教义和自律,使得社会道德**堕落的罗马帝国依然能够延续 2000 多年的历史。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信仰,失去道德,没有敬畏,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就会穷奢极欲,**堕落,就会失去方向,很快就会走向灭亡。信仰给未来以憧憬,给现实以解脱。

  关于权利:权利的取得有继承、选举、暴力等方式。皇帝与元老院、贵族与平民、执政官与平民官、教皇与教徒、军队与官僚等等他们一直处于权力之争中。当各方达到制衡时,社会才会稳定下来。权利是靠实力说话的,在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年代,往往谁掌握军队谁就有话语权。在最混乱的时代,往往是军队的首领登上皇帝的宝座。同时,权力也是**剑,宦官奴才虽然地位低下,但可以随意**皇帝。当罗马国力衰弱时,蛮族就会随意占领罗马,**百姓,依靠的是自身的实力。权力有时候是靠不住的,因为权力的行使,依靠的是自己拥有的真实实力,当你没有实力的时候,你就会变成傀儡任人摆布。权力其实是个变量,会随着你自身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你的权力超越你的能力的时候,就会走向反面,可能招致杀身之祸。(www.lz13.cn)

  关于变革:每一次社会变革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必须时刻提放野心家阴谋得逞。当有人用理想主义煽动民众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警惕,因为他会永远告诉我们这个社会一下子就会变好,矛盾立即会得到解决。 但现实社会往往不像说的那样简单,理想是个好东西,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当现实中的一些技术性因素没有那种理性的力量,一点一点的去解决的时候,理想这个东西往往会走向它的反面。那些带有**理想的精英,他们为了获得权力,他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发生一些偏转,当这种偏转一旦发生,他们往往就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煽动群众,撒下一把火种,在民众之间制造相互残杀,血流成河的悲剧。因为社会变革有其自身的规律,很多时候很多矛盾不是一天就能解决的。必须坚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