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中华读后感(一)

  历史上这些人物和故事我们可能早已熟知,也早有人对他们进行了长久而深入研究。甚至和他们有关的名胜古迹,也早被今人

  看完这本书,自己就像是从远古走到今朝,佩服余秋雨先生博古通今的才华、大气磅礴的文风,让我又一次领略到了文化散文的魅力。余秋雨先生说,中华文明就是一篇散文,虽然经过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有兴盛,有衰败;有战乱,有和平;有君子,有小人;有英雄,有懦夫……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却从未中断。

  这本书还有不少令我回味不已的的,如那些看似浅显仿佛随手写就,但是却饱含着睿智的句子。譬如在论述司马迁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议论:

  《寻觅中华》值得一读,我想,再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还会有另一种收获……

  喜欢那些看似不经意却一针见血的文字。他的着作,多有拜读。《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借我一生》、《霜冷长河》、《千年一叹》,曾经都是我的枕边书。看完一遍接着再看一遍,每一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


寻觅中华读后感(二)

  余秋雨所写的这本《寻觅中华》乃是一本探寻历史,探究文明的书,是炎黄子孙对祖先,对中华历程的寻觅。从黄帝、炎帝,到*****,这本书带着我们重温了一遍祖国走过的历程,从翻开第一页的时候,我的好奇心就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那种不断探索、寻觅的感觉更是令我无法自拔,忘我的读了下去,一连几十页都被翻过才停了下来。

  这本书从现在的角度向着过去眺望,那感觉仿佛身在时光机上,在现在与过去之间来回穿梭,时而回到唐宋,时而回到明清,时而又回到现在,这种感觉才最吸引人。

  记得最清楚的,是回到宋代的那次。宋代很乱,不论是建立前还是建立后。正如书中所说:“结束混乱,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谁料想,却迎来更大范围内的危机。原先的‘五代十国’都是汉族**,而宋朝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强大勇猛、虎视眈眈的少数民族**。风起云涌般的马蹄声永远回荡荡在耳边,令人沮丧的战报不断从前方传来,什么办法都想了还是没有办法,除了失败感就是屈辱感,这就是宋朝。”

  宋朝诞生在战火与硝烟之中,也终结在战火与硝烟之中,每个朝代皆是如此,但在中华的历史上,总会留下一些属于它们的痕迹,辽灭北宋,留下杨家将抗敌的故事;金灭南宋,留下岳飞抗金的故事。

  接下来的元、明、清,也同样一个接一个的过去,在中华历史上留下属于它们的印记。

  寻觅中华,寻觅每一段历程,每一段时间,寻觅它们留在历史里的痕迹。


寻觅中华读后感(三)

  这本黑皮的《寻觅中华》是上学期吴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书的作者是余秋雨。自从妈妈给我买来后,我就爱不释手,反复阅读。

  书中讲述了上至远古,下至近代的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介绍了气吞山河的黄帝与和平务实的炎帝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战;意气风发的曹操、凄凉的曹植、春风得意的曹丕;周游六国四处讲学的孔子;一生执着于黑色的墨子……唐、宋、元、明、清,一篇篇散文将原本不太清晰的中国历史梳理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对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全新评价,读来让我眼界开阔,感触很深。

  三国演义中的一代奸雄曹操在余秋雨的笔下却成为一代文化巨人,也让我们重新读懂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首《短歌行》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曹操的从容大气!难怪余秋雨先生发自内心的感慨道:曹操一心相当军事巨人和**巨人而十分辛苦,却不太辛苦地成了文化巨人。

  书中最使我迷恋的人物是墨子。(www.lz13.cn)墨,黑也。墨子在余秋雨先生的笔下活了起来。他的“兼爱”、“非攻”的理论似乎是墨翟先生用坚毅的腔调说出来的一样。当我和爸爸谈起余秋雨这些思想时,总能引起我们父子的唇*舌战,余秋雨大师的思想总是那么有新意,总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也让我想起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吧!

分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