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一)

  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是老师规定的必读书目。五年过去了,再翻阅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作者在中国的大学读过书,教过书;也在美国的高校读过书,教过书。他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矿矿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比,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本书将他直观的所见、所闻、所思给记载了下来,在一种质朴的文风当中向读者贡献出充实的内容,无论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关心孩子的家长这部书都值得一读。

  一、创造性能不能教?

  作者从儿子矿矿的经历开始说起,儿子三岁时,作者出国读博士。也是在那个时候学国画,后来收到了妻子寄来的一副画,画的是竹子。作者的同事和老师不敢相信是他画的。后来孩子也跟着去美国了,学校让孩子亲历市场经济,矿矿和同学成立了绘画公司,最后赚了50美元。矿矿五岁的时候,把他送到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谁料,去了五次就不想去了。原因:“老师根本不教绘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都不管。这点道出了美国老师的教育理念,再说说孩子,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也只有在他们认为好的时候,才问“好不好?”如果他们自己认为不好的,一扔了之。

  问“像不像”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都会习惯性地以“像不像”来要求自己,生活中也时时以“像不像”来评判做过的事。而美国老师只出了一个主题,让孩子们自由发挥,五花八门的“一塌糊涂”的画,评判的标准是“好”与“不好”。我们的教学主要以“定向思维”为主,从黑板——学生眼睛——复制,而美国主要是形象思维,用心去学。所以从绘画方面来讲,眼睛里的画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才是有创造的画。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关键是采用何种方式。而且创造性不能教。创造性只能培养。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她需要环境。所以,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应该去创造这样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

  二、到大学阶段才做学问吗?

  在中国,通常的认识是,研究是属于高级科研人员的事。研究能力也不是人人都有的,**研究,应有丰富的基础知识之后,并在研究能力逐步完善后才能进行。因此,大学四年本科毕业后,如果考上了研究生,那才开始研究。而在美国。美国的学校从小就鼓励孩子做研究,要培养孩子的研究能力,因为许多美国教育工作者相信“做研究”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考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能在研究中学到书本知识和实践中的知识。

  作者的儿子矿矿从二年级就开始进行研究。他的老师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经过去公用图书馆借阅材料,他完成了他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他的论文含有四个标题: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么吃东西。4.蓝鲸的非凡之处。在五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片研究卡通画和漫画的文章。二年级的论文主要是侧重整理资料,但是,孩子从决定题目,到从十几本中发现对研究有用的资料,再着手写文章,这个**思考的过程更有价值。

  五年级时候,矿矿的研究就从简单的材料整理进入到问题研究了。他根据自己兴趣点漫画和卡通画,提出了卡通画和漫画未来发展的见解。尽管他的老爸评价说研究散乱,不够严谨,缺乏科学性,但是创新意识和**意识,是显而易见的。

  七年级,矿矿**完成了“百分之百“的科学研究。研究什么?左思右想后,课题很异想天开。测试小老鼠的决策能力?这个课题太离奇,太出格。关键是怎么研究?他选择用食物引诱老鼠钻洞。设计了几种方法:第一阶段训练小老鼠钻洞,第二阶段,让老鼠知道左边的洞不通,右边的洞可以吃到食物。最后提供结论的阶段。他的结论很精彩。他没有支持老鼠没有决策能力,也没有支持老鼠有决策能力。他最后的结论是:“老鼠没有作出复杂决策的能力,但它们简单记忆和本能会影响它们作出的决策。”他最后十页正文附加三页分析表格。从头到尾的叙述,分析有条有理。

  下面看看作者列举出七年级的科学研究展览会上的有趣的研究课题:

  ——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摇滚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色彩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

  ——食物的色彩与消费者的心理;

  ——狗靠什么来决定选择玩具;

  ——猫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

  ——辛辛那提地区的气温与环保;

  反观我们中国孩子在七年级时在做什么?每个月的月考,挑灯夜战写作业,没完没了的试题,还有烦恼无比的排名。以及每个家长的胆战心惊。从矿矿二年级到五年级再到七年级,我们看到了学校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真正的知识是活的,是自己悟出来的,是能够运用的。作者用很到位的一句话说出了其中的对比:中国的教育学的多悟的少,美国的教育是学的少悟的多。

  三、要不要惩罚孩子?

  说到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在美国,家长打孩子是非法行为,在美国的不少州,教师适当打学生则是合法的。公立学校比私立学校的惩罚要宽松。学校规定,凡是学生在一天内连续三次挨批评,就必须给孩子家长打一次电话。美国学校不搞劳动体罚,我们有时会把不听话,犯错误的孩子留下来打扫卫生,美国有一种惩罚,是我们很难想象出来的。

  美国中小学没有午休时间,孩子们七八点中到家门口等校车接孩子上学,在学校待到下午三点。由校车送回家。学生可以自带午餐,也可以去食堂买饭。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可能午餐不正经吃东西,一般下午两点左右,给孩子们吃点心。点心就是由家长提供的,每个月,家长都会收到老师列出的一份名单。每天由一名家长负责买点心送到学校去。于是孩子们这顿电信异常丰富。

  老师可以有各种理由罚学生提前到校或推迟离校。不完成作业,未带课堂需要的材料,迟到,或违背校规等,都可成为被罚的理由。罚早到校或晚离校。罚早上7:30到校,或者星期六上午9:00=12:00到校学习,(在美国学校,周六不上课。罚周六上课是美国孩子最痛苦的事)交通工具由家长自理。其实这是惩罚家长。家长有压力,孩子自然知道什么是压力了。

  看完了这本书,我还有一些触动,就是美式教育特别维护教师的权益,这样能保证教师更好地工作。在我们中国的学校里,经常会有家长到学校吵闹,责备教师惩罚了自己的孩子,往往导致教师受到了批评,而学生便会更加放纵。由此可见,在美国的教育里,很多都认为,教育本身是离不开惩罚,只有做错事受到惩罚,学生才会形成一种纪律观念,走上社会后,也才会自觉遵守社会法纪。

  四、天赋教育与普通班的特殊存在

  美国的天赋教育不同于中国的加压负重的开发智力教育。它的宗旨是: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得到适合自己能力的教育,那些具有天赋才能的孩子也应该得到适合于他们能力的特殊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智力发展需要。美国人一般都承认天才。天赋教育班不是家长或老师可以争取来的,需要进行IQ测试。这些所谓的天赋教育班并不**与其他的普通班,进入天赋班学习的孩子,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是单独聚在一起上课的。大部分时间是同普通班的孩子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一般的基础课,像数学、语言、自然科学、图画、体育等都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同步,但在天赋教育班,孩子们将接触到超出一般教学内容的东西,内容很广泛:古文化研究、历史人物研究。时事分析、政策讨论、哲学问题的辩论,以及一些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培养等。在天赋教育班,并没有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程,只是为这些经历过剩的孩子提供快乐驰骋的天地。在那里,孩子可以接触到一些同龄人可能还没来得及思考的问题。这种天赋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体现。

  书中描述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对照的是中国的教育现状。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能真正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不同的教育模式决定不同的学生未来。是放飞学生思想的翅膀还是把学生的思维拘禁模式中,值得我们深思。读过此书,才会明白今后脚下的路怎么走?全书高深理论不多,例子非常有趣。而这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例却说明了一个个让人无法释怀的道理,使我们深受启迪。


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二)

  最近一直在读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对中美教育的对比感触很深。

  看第一章就看到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上面提到:创造性能不能教?能不能在课堂上教创造性?作者给创造性下了这么一个定义: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包括方法、理论、产品、事物等,也就是说,创造必须具有两个要件:不打破常规,无所谓“创&rd

分页:123